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社交高手是怎样的 > 有效沟通的内在逻辑(第3页)

有效沟通的内在逻辑(第3页)

长期的有效的沟通,势必伴随着倾听、接纳、共鸣。

妥协,是其中的一个过程。

说到这估计有人会说:并不是这样呀,谁谁谁就从不妥协,但各种拿捏另一方。

在这给大家说一句扎心的事实:人们是会习惯于美化自己的经历和言行的,聪明的人,在听到明摆着仿佛掉馅饼的言论的时候,一定不会尽信。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我有一个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她就是一个很擅长沟通,并且和老公结婚多年幸福美满的女人。她曾经不无得意地和我感慨过:自己的老公从来都没有拒绝过自己的要求,只要自己提了,对方一定会听,把自己宠成了真正的公主。

看上去非常段位高超对不对?当时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她老公本人我是见过的,确实如她所言,非常疼爱她,对她也很好。

于是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想法,我继续问道:你是怎么做到,让对方连你的不合理要求都接受的?

谁曾想这时候,她一脸震惊地回复了这样一段话:

「啊?我为什么要和他提不合理的要求?正常人谁都不会答应不合理要求吧。

我只要和他提要求,一定是我认真思考后,觉得他能做到,而且比较合理的要求,如果这个要求他做不到,连我自己都觉得很不合理的话,我根本不会提。」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无一例外的共同点都是:那些看上去占了大便宜的人,实际上也是付出了,并做出妥协的。

像我的这位朋友,她得到了老公全方面宠爱的优良待遇,和高效甜蜜的对话,但能实现这一切,是因为她本身就对自己严格要求。

沟通当然可以解决问题,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沟通,倾听、磨合、理解接纳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双方是平等的存在,没有真正可以白捡的便宜。

我经常在互联网看到这样的提问:「明明都已经沟通了,对方凭什么还不领情」?

问题是,人家凭什么一定得领情呢?而且谁规定了,领情就一定得是听你的?

自我意识过剩,过于把自己当回事,不仅仅会影响沟通,也会给自己带来非常多的不快乐。试想一下,如果自己一开始期望值就没那么高,知道人家也有自己的诉求,那么在谈判的时候,就可以相对更加平和,并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双方也能更快速地找到相通的点。

所以,在告诉大家怎么做之后,还要提醒诸位一点:在自己的口才变得很好,而且对方对自己确实有感情的时候,确实可以在一些情况下通过沟通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我们千万要记住,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质上并非自己多么厉害,多么有所谓的「情绪价值」,更多的是因为另一方愿意为自己妥协退让,而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沟通可以产生情绪价值。

但情绪价值并不是流水作业的话术。

而是让人习惯于知道自己在被世界爱着,并养成感恩世界的习惯。

如果将这种心态流于表面,纯粹地认为就是自己「会沟通」,那即使现在不出问题,迟早也会崩。毕竟除了父母之外,世界并没有义务惯着自己(其实父母也是没有的)。

心理预期变得太高,面对必然出现的挫折,势必心态会崩得更快,问题也会越变越多。

以上,就是沟通的内在逻辑,和一些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并不是「术」,而是「道」,放在具体的环境下,需要我们转换成不同的语言。

但在学会了「道」之后,「术」其实就没那么难了:试想一下,一个人在说话做事之前,不是先全盘顾及自己,而是想想自己和对方的共鸣点,引导对方和自己一起实现双赢的目标,这样的人,即使暂时没有很流利的口才,说话又能难听到哪去呢?

内在逻辑,首先解决的就是沟通核心的问题,因为它是直接和当事人的心态挂钩的。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自己一腔沟通热情无处施展,正是因为没有弄明白沟通的内在逻辑,以至于一开始就树立了不合适的心理预期,而这种预期又影响了TA的表达,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本文着重于告诉大家如何在「道」的层面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

想了解更多关于沟通的干货,欢迎观看专栏的其他文章。

备案号:YXX1jppOlK2cOOOXEPzTPM3Y

放弃「杠精思维」,沟通事半功倍

?

?

摆脱尬聊:社交高手必修课

非癯仙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