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遇到一个发生矛盾就抄送邮件给自己的员工,他们是会放下手头的事情一点一点地帮忙处理出气,还是对这个员工的印象变得更差呢?
爽,但不切实际,甚至养成了糟糕的对话习惯,反而会影响到自己的口碑和后续发展。
二、错过最佳时机,甚至给自己惹来新的麻烦。
尤其是喜欢赌气的人,在这方面大概率吃了非常多的亏。
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
知乎有一道题:「老公下羊肉卷在火锅里,而我受不了一丁点羊膻味,当场下桌错了么」?
题目中,题主曾经多次强调自己受不了羊膻味,老公也表示记住了。可是在一起和亲戚聚餐的时候,老公还是在火锅里下了羊肉。
题主认为老公这样就是故意给自己难堪,于是当场甩手走人。
事后老公不仅没有表现出抱歉,反而抱怨题主小题大做。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因为赌气,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吃了亏」的案例。
本身事情的解决方式其实很简单:告诉老公自己吃不了,换个锅;或者撒娇让老公给自己点点别的,该吃的吃了,也没有因此生气。
再或者当场简单说下,回家再吵也不迟。
但题主因为赌气,损失了多少呢?
原本自己占理的事情,变成了「双方都有问题」。题主老公忘记题主的口味一定是错的,可是题主错误的处理方式,让对方反而占了理,自己成了不讲道理的那个。
原本该开开心心吃饭的事情,变成了自己饿肚子。
原本题主可以借着这件事让老公割地赔款道歉认错,结果给了老公倒打一耙的机会。
在亲戚面前,自己的口碑受损了。和当场甩脸走人比起来,不小心下错了菜,显然问题看上去更小。
题主只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可是因为表达方式不对,不仅没有得到自己该有的利益,反而损失了大把实打实的好处。
赌气、抬杠是非常糟糕的习惯,它的内在逻辑,就是「我一定要按照不讲道理不正确的方式处理,你必须让着我」。如果面对讲道理、脾气好的,或许别人愿意退一步。但如果遇到同样脾气不太好、不怎么大气的人,这就相当于直接给对方递过去了一个自己的把柄。人家做错了什么大家不知道,但你自己做错了什么却让很多人知道了。
三、冲动是魔鬼,实打实遭罪。
杠精嘛,最擅长的就是嘴炮,成一时口舌之快,看到对方无话可说,自己心里特别高兴。
可是很多情况下,不是说你嘴上舒服了,事情就结束了。相反,那些嘴上不饶人的人,反倒是经常因为自己这张嘴,吃了大亏。
不信的话大家不妨想想小时候,和父母吵架,面对暴怒的父母,如果自己吼得更大声、或者强词夺理让父母无话可说,父母是会立刻低头认错,还是更多的,是给你一顿猛捶?
是,事后很多家长会道歉。
可是就算难听的话能收回去,挨过的揍能收回去么?显然不能。
杠精思维的危害是巨大的,不管是在沟通中,还是现实生活中。
它本质上,是哄诱年轻人由着自己的性格做事,放弃对情绪的掌控。而一个失去情绪掌控力的人,往往伤人伤己,却又不知道怎么解决。
因此,想要避免沟通中的雷区,除了技巧上的小问题之外,一定要从根源上,放弃杠精思维。做一个能够掌控情绪的成年人后,别人才愿意认真听你说话。
如何放弃杠精思维?
树立好「保护自己」的信念。
杠精之所以能够在网上横行无阻,并不是因为别人害怕他们,而是因为「隔着网线,也对他们做不了什么」。
但如果将这样的习惯放置到现实生活中,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了,被回击都是轻的,如果运气不好,可能还会挨一顿揍。
尤其是青少年,我经常会和小孩说的一句话就是:「和父母正面刚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不管是在伦理上还是体能上你都是有天然的劣势的,就算事后父母跟你道歉,可你还是挨了打吃了亏啊。」
达到自己的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不等于「不管什么时候都正面刚」,好汉尚且不会吃眼前亏,更何况使我们普通人。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之前互联网上有个案例,一个女孩子考上大学后,没有提前告诉父母,攒下了部分生活费拿去买了iPad。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认为重大支出不应该不告诉他们,不告诉,意味着对他们的不尊重。
当时评论区很多人鼓励小姑娘和父母吵架,但我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这时候,恰恰不该吵架。先不说女孩没有提前说,父母有情绪是挺正常的一件事,就说一点:这时候大人已经很生气了,还要硬着头皮凑上去吵架,就不怕父母一怒之下,把自己新买的平板砸了么?类似的情况,相信不少小孩都经历过。
学会在必要的时候保护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能力。
其实操作起来,也没有那么难,在大家情绪都不好的时候,可以参考「感知力」一章的冷处理方式,找个借口也好,接个电话也罢,先脱离带着情绪的环境,冷静下来后,再去思考接下来怎么做。
爱自己,不仅仅是表现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学会「规避不必要的伤害」。
在必须正面刚的场合正面刚,不需要正面刚的场合,可以先冷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