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如何冲刺上岸?
先自我介绍下:我当年公考,本岗位笔试第一,面试第一,成功上岸。
我总共准备了一个月时间,扣除期间耽误的时间,大概总共学习25天左右。我当时的每日作息就是上午学习4个半小时,下午学习4个小时,晚上学习6个半小时,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是15个小时,一个月的有效时间就是450个小时。所以大家复习不要看别人学了多少天,而是要看别人的有效学习时间。
这次只说笔试,不过笔试分数只具有参考性,并不是唯一标准,公考每年的题目难易程度、分数标准都不是固定的,也有大小年之分。
先说下影响公考的因素:专业+报考+实力+运气。
专业
专业对考公的影响极大,很多专业的人,每次招考岗位都只有一个,甚至是没有。所以报考公务员,先查看这两年公考招录岗位,看自己一般情况下能报哪个岗位。
报考
公务员考试有很多种,国考、省考、市考、事业单位考试等。你得想好你要参加哪个考试?
报考时要考虑到自己所报考岗位的竞争人数,对于一些不在意岗位、只希望有工作的人来说,实力不足的话,先去一些竞争小的岗位,先进去再说发展。
条件允许的话,报考前可通过亲戚、朋友、同学,了解一下报考岗位的相关待遇、工作情况。
实力
备考前,多看一些经验贴,知乎上论坛上都有很多。
这次的经验贴主要我的笔试经验,包括行测宏观+行测微观+申论综合。
一、行测宏观篇。
主要包括心态部分、学习计划部分、复习策略部分、做题时的注意事项。
(一)心态部分
关于心态这一部分主要想说的就是行测复习时的心态。行测复习最忌讳的就是贪多,贪精。
贪多是指考生老是想着把所有的考题做完做对。你要是真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并且保证正确率的话,你就是考神了。其实没有必要这样,行测也考验一个考生舍弃的能力,适当地放弃才能最大化地提高行测成绩。
贪精是指考生总是使劲地钻研一个难题,最后花费了大量时间终于会了,可是你是否想过,在平时复习时,弄懂难题就已经很费劲了。等考试时,你不可能有时间深思的,国考行测135道小题,每道小题平均不能超过1分钟,考的就是你的第一反应。与其攻克难题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时间都花费在简单题和中等题上。事实上,只要每个考生能把所有的简单题和中等题做完并保证正确率的话,基本上都能得到120分左右的。
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精力的话,也可以自己钻研。比如说数量关系,假如有10道题,简单题和中等题就会有6-7道,大家复习以及考试时,只需做这几道题就行了,剩下的3道难题看都不要看。个人认为,这一点对大部分人都适用。
(二)学习计划部分
为什么要有计划?一旦有了计划,考生也会有学习的动力,还会有一种紧迫感。曾经有一位考生咨询我,复习时老是胡思乱想怎么办?我说,你胡思乱想说明你没有紧迫感,如果你时间紧迫,等会就要考试,哪还有时间乱想事?
同时,大家在复习时,会延伸出各种担忧,总害怕看了这里,那里却没有看到,总害怕有所遗漏,而如果你做过计划,并每天按时完成的话,就不会有这些担忧。而是会想着自己每天要做的那套题,今天要分析完哪些错题,要总结完哪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当然,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大家看完我的计划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尝试自行制订计划。
下面我就写一下当时我的计划表和每日作息。
我复习的时候离国考还有一个月(30天)。在这之前,我一点基础都没有,根本就不知道公务员考试是什么内容。
在我制定计划前,我先是做了一套国考的真题,包括行测和申论(除了大作文)。做完真题之后,我就知道国考笔试的总体情况了,然后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制定计划。
总计划肯定是完全掌握国考笔试。15天复习行测,15天复习申论。
行测有五大部分,根据每一个部分的分值和重要性分配时间,比如说常识判断(1天)、判断推理(3天)、数量关系(3天)、资料分析(3天)、言语理解和表达(2天)五大部分。分配时间,需要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我这样分配时间的原因是我常识判断的基础挺好,而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提高,所以我只花了1天的时间去把真题刷完了。
判断推理这一部分,需要好好地看参考书,所以花的时间比较多。
数量关系,我数学一直都不好,所以要多看,但后来发现没什么用。
资料分析这一部分,公式是非常简单的,都是初高中知识,但是有首数法、尾数法等特殊技巧,需要大量的练习,所以花的时间多。
言语理解这一部分,我没有看书,只是先做真题,只看参考书上错题那部分的资料,因为参考书这部分的资料太多了,没时间看。剩下的3天就是做行测真题,按分年的题型来做。
申论也是15天复习,我会在下面的申论篇那里讲到。
制定好以上计划之后,就需要细化到每天的日计划。而我当时的每日作息就是上午学习4个半小时,下午学习4个小时,晚上学习6个半小时,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是15个小时,一个月的有效时间就是450个小时。所以大家复习不要看别人学了多少天,而是要看别人的有效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