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数日,姬松的请辞奏疏都被驳回,并且上面还写了大大的两个字:不准!
不准,不准,就是不准!
就在朝臣们以为这场儿戏的拉锯战要持续一段时间才有人低头的时候,太上皇突然上朝了。
李世民身形消瘦的厉害,眼眶深陷,两腮无肉,很多老臣见到后都痛哭不已!当年英武的帝王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这还是带着他们打天下的无敌君王吗?
“都别哭了,朕还没死呢!”
“陛下万年,万年,万万年!”众人高声齐呼道。
“万年?呵呵!”李世民自嘲一笑,道:“行了,都起来吧!”
李承乾扶着父皇坐下,而他则站在一旁。
“姬松!”
“臣在!”姬松行礼道。
看着姬松,李世民心中感慨良多,他也没想到自己稍微暗示一番,姬松就彻底退的干净,其决绝,令他都感到吃惊!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不恋权势的人吗?要是易地而处,他知道自己是做不到的,不光自己做不到,满朝文武没几个能真的做到他这么干脆!
姬松的存在是他在执政大唐期间的幸运,没有姬松他或许会成功,但大唐绝不会这么快达到盛世。
不管是出海寻良种,还是广开田亩,逼世家出海,都彻底解决了大唐的痼疾,让大唐轻车上阵,一往无前,不至于被拖后腿!
随着姬松年纪增长,当年的少年已是威望崇高的大将军,郕国公。不管是在将士还是读书人心中,姬松都是一杆不可逾越的标杆。
多少年轻人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又有多少人想成为姬松这样的人。文武全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国。
过去从来不缺人才,但像姬松这样有才,还能走到今天举世无双的位置,世间少有!
本来是准备留给承乾的,但现在他发现事情越来越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姬松或许无意,但其身后的力量却总是推着他向前。
他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承乾和他这个最要好的挚友决裂,不过,这不是他想看到的。姬松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为人臣子的最高标准,一旦发展到不可言之地,这不但是姬松的损失,也是大唐的损失。
当一个标杆不是标杆的时候,人心就乱了!
现在也好,退了,或许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这不但对承乾是好事,对大唐,对姬松本人都是好事。
事不可用尽,尽了,也就没有了余地!
深深看了眼姬松,他回头看向李承乾,随之将手伸了出去。
李承乾紧紧握住奏疏低头不语,陈寿见状连忙上前轻声道:“陛下!”
说完就去拿奏疏,但李承乾却不曾松手,他哀求地看向父皇,这或许是他最后的倔强。但他失望了,只听父皇道:“陈寿,你在等什么?”
“诺!”
“陛下,拿来吧,这对您,对郕公都好啊!”
李承乾眼中闪过复杂之色,看向默然不语的姬松,心中暗叹一声:罢了,罢了!
“拿去吧!”将奏疏丢到陈寿怀中,背过身去。
李世民拿来奏疏,看也不看道:“姬松,自你入朝以来,朕可曾亏待过你?”
“陛下待臣宛如子侄,胜过君臣,臣万死难报陛下恩德!”姬松默然道。
“那你如何看朕?”
众人大惊,这是要姬松评价他啊,这怎么能行?
“陛下。。。。。”
“退下,今日不管如何,你姬松必须说,这是圣旨!”李世民不管不顾,死死地盯着姬松,他知道,姬松这一去怕是再见之日就是自己归西之时,他必须要一个盖棺定论!
其他的评价他不在乎,但姬松不同,他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一旦姬松堂而皇之说出,天下就算有反对之声,也不过是小事而已。
姬松暗叹一声,终于还是来了!
“唐承汉家衣冠,承隋制,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东征高句丽,南伐海寇,于西域之地,决战大食,大唐威加海内,四海平服。”
“内修文正,着《贞观大典》万余册,皇皇巨着,通古今中外,先秦诸子,百工医乐。文治武功,古来无出其右,唯秦皇汉武可比肩之。”
“前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十余年间,天下户口减半。陛下南征北战,混一宇内,天下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