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晴深知“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尽管安乐国目前粮食产量稳定,足够自给自足,但自然界变幻莫测,历史上多次大灾之年的教训历历在目。
任何一次灾难,都可能对安乐国的粮食供应造成致命打击。
她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未雨绸缪。
海外,有个大饱满、耐储存且营养丰富的土豆;还有亩产量极高、且极其耐旱的红薯;还有产量惊人、能在多种土壤条件下生长的玉米。
有了这些,以后安乐国的粮食作物,即便遇上大灾大难之年,也不会害怕了。
而且,海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水果和蔬菜,要是都能带回来,对于民以食为天的安乐国,更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
更别提海外贸易对国内经济繁荣的有力推动和重要意义了。
她召见过几位心腹大臣,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大臣们听后,无不赞叹陛下的远见卓识,纷纷表示愿意全力支持这个计划。
张雪晴进一步提出,这次海外之行,不仅有官方派遣的使团,更希望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
要激发民间的热情与活力,鼓励有志之士自发组织,共同参与这场跨越海洋的探索与贸易之旅。
她相信,民间的智慧与创造力是无穷的,只有让每个人都成为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安乐国才能真正迎来辉煌的明天。
这也是她此次来安乐城的原因。
安乐城处于沿海地区,经济强盛,出海经验丰富,参与到这次的海外之旅,最合适不过。
很快,一系列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从选拔使团成员到筹备船只物资,从制定海外贸易政策到宣传动员民间力量。
消息很快传遍了安乐国的每一个角落,民间反响热烈。
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响应女帝的号召。
他们中有的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有的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安乐国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工匠们加班加点,打造更加坚固、适合远航的船只。
商人们则积极筹备货物,准备将安乐国的特色商品带到海外。
而那些经验丰富的水手和探险家们,更是摩拳擦掌,渴望在广阔的海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一时间,安乐国内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人人都在谈论着将到来的海外之旅。
*
航海船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而同时,安乐城的其他建设也依旧在飞速发展。
桑基鱼塘不仅滋养了丰富的鱼产与蚕丝,更带动了整个江南乃至全国的丝绸产业蓬勃发展。
鱼塘边缘,一排排桑树挺拔而立,枝叶繁茂,翠绿欲滴,宛如绿色的绸带环绕着水面。
春风拂过,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古老传说与丰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