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捡宝生涯 愿闻其详 > 第九十章 洪武釉里红(第1页)

第九十章 洪武釉里红(第1页)

王梦晗好奇地问道:“爸,这到底是什么时期的东西啊?”

王之轩说道:“元朝之后,永宣之前,你们难道还想不出来到底是哪个时期的?”

“洪武!”马星纬他们脸上都露出惊讶之色,孟子涛虽然知道了结果,但也装作如此表现。

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一朝共31年。自洪武二年始,朱元璋下令在瓷都设御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但是目前尚未发现一件带真正洪武官窑纪年款的器物,洪武朝瓷器一直未被人们所认识,并有“洪武无瓷”的说法。

直到1964年金陵明故宫遗址和1994年瓷都出土了洪武官窑标本,经过对考古资料结合馆藏文物对比研究后,大家才已大致了解了洪武官窑的风格,初步揭开了洪武官窑器神秘的面纱。

从国内外传世品中分辨出的洪武瓷可以了解,洪武时期官窑瓷器以釉里红为多。由于釉里红的烧造技术很难掌握,有“千窑难得一红”之称,元代只少量的制作,而洪武朝大量烧造,有些学者认为这与朱元璋的审美是分不开的。

朱元璋的审美观不去多说,但从资料来看,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也确实独树一帜,出现了许多精美之作,而且在古玩市场上也有非常高的表现。

就说,在2006年,香江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就拍出了八千多万的高价,可见其在市场上的受追捧程度。

王之轩说道:“对,这是一件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精品之作。”

马星纬饶有兴趣地问道:“老王,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解一下?”

“你不问我也会说。”

王之轩拿起一片瓷片给大家讲解道:“咱们先说胎釉,你们看,这胎质较白、干涩、间有空隙;釉质肥厚凝腻如堆脂;釉面有开片现象,胎釉结合紧密;釉色呈乳白色,微微闪青灰。而且有缩釉现象,露胎处可见窑红,这些都是洪武官窑的典型特征。”

“接下来,咱们再说纹饰,我拿一片大一点的,看起来清楚一点……”

王之轩换了一块瓷片,接着说道:“洪武瓷器的纹饰,依然保留着元代简练流畅,豪放生动的风格,只是略显秀气。纹饰较单调,以植物花卉为主,有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莲、折枝花卉等等。”

“具体来说,咱们看上面扁菊纹,这是洪武瓷最具代表性的纹饰,呈椭圆形,花蕊作斜网格纹,花蕊外以双线描花廓花瓣两层,里层不填色,外层每个花瓣的顶端和一侧留有白边,用以表现花瓣之间的间隔,使花叶每一层花廓表现得很清楚。”

“这种扁菊花形式有别于元代青花瓷上的菊花纹,为区分元代与明初瓷器提供了重要依据。外壁的变形莲瓣与元代比较,洪武瓷器上的变形仰覆莲瓣边缘只勾线而不填色,除个别分开画外,莲瓣相互借用边线,元代莲瓣则各自独立。”

王之轩又换了一块瓷片,继续说道:“另外,颈部的蕉叶纹由元代的中茎填色改为中茎拔白,纹饰用软笔勾勒,线条流畅,用的是没骨画法,即不用勾线填色,一笔点画而成,有些纹饰填色使用小笔填绘,形成深淡的笔触……”

接下来,王之轩从色料到工艺,对洪武瓷器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问道:“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机会难得,孟子涛连忙问了几个问题,王之轩也一一仔细回答。

“大家还有问题吗?”王之轩问道。

见大家表示没有问题了,王之轩就说道:“小孟,事不宜迟,咱们马上就去瓷都,把东西交给张老让他修复,你看怎么样?”

马星纬笑着说道:“我说老王,我知道你心急,但也不用急成这样吧,东西又跑不了。再说了,你就算把东西交给张老,想要修复完成,也不是一日之功吧?而且,你还不知道张老在不在瓷都呢,就不担心白跑一趟?”

“这就叫关心则乱吧。”王之轩笑了一声:“行了,我先去打个电话。”

趁着王之轩打电话的空当,老六就问道:“小孟,这东西等修复好了,能值多少钱?”

“都不知道能修复成什么模样,我哪知道到底能值多少钱?”孟子涛说道。

马星纬笑着说道:“张老的修补手艺可以说出神入化,只要碎片完整,运气好,看起来能像完整器一样,如果那样的话,卖得好能值几百万吧。”

老六不无羡慕地说道:“啧啧啧,小孟,你怎么尽遇到这种好事?”

“得了吧,这种事情我还真不想遇到。”

这是孟子涛内心的真实想法,至于原因也简单,他这人最讨厌勾心斗角。赚这样的钱,还不如平平安安来得自在。

“我也认同小孟的想法。”王之轩收起手机走了回来。

“张老那边怎么说?”马星纬问道。

王之轩回道:“张老现在正在参加一个研讨会,还要会友,至少要下个星期四才能回去。看来,你还真个乌鸦嘴。”

马星纬闻言无语道:“我也只是随口那么一说,谁知道张老会真不在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