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楚国各处战场打的激烈,现在虽然说准备推行兵马正规常备化了,但战争对于炮灰的需求,还是免不了的。
拿那些辛苦训练出来的精锐,去当炮灰用,实在让人心疼。
有时攻城填坑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些民夫来充当炮灰,用来减少精锐损失的。
而且,虽然说楚军已经渐渐在中州站稳了脚跟,中州后方的一些郡县,甚至开始产出粮草,反哺前线兵马了。
楚军在这里,已经不算万里远征,而是有了些本土作战的意味。
对于后勤运输的压力,大为减少。
慢慢不用那么多民夫,来万里运粮了。
可不用那么多,并不是完全不用。
前线大军的粮草,还是需要苦力来帮忙运输的,这同样需要民夫。
因此,今年新征召的这两百万人,便只能留下来,作为明年五六百万的老民夫放走后,拿来当新的炮灰使用了。
不过根据规划,等今年攻占大梁后,明年跟各国的战争,便不会如现在这般激烈了。
这两百万民夫,即便要充当炮灰,最后应该也能活下一半来。
也不算全然没有半点希望。
陆渊虽然在战场上无情,但也不是完全绝情,还是会给人留下一些活路的。
尤其是自己人。
只是规划是这么规划的,但两百多万的新兵,该怎么招募?
五六百万的民夫该怎么放走?
他们走了,该怎么调整各个行营的实力?
各处行营战线,在手中兵马减少之后,对于各国,要采取攻势,还是守势?
以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急须处理解决的。
不是陆渊一拍脑袋,一张嘴,就能定一下的。
所以在和大梁城的守军,静坐对峙的时候,他就在召集营中众将,还有随军的大臣官佐,开始协调商议此事了。
涉及上千万人的调动,需要规划补充的方面太多了,想要在今年年底内制定出,并执行,注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陆渊也只能和众多文武,每日加班加点的讨论规划了。
时间也在这样的忙碌中,开始迅速流逝。
神武四十二年三月末,楚军抵达大梁。
四月初,楚军修好营寨,封绝四路通道,大梁城被围,正式与外界断绝联系。
四月中旬,两军静坐半月后,南面宁陵府传回消息,经历半月围攻,楚军终于攻破此城,夺下了这座大梁南部重镇。
城中固守的十万梁军,战死七万,投降三万。另这期间被强征来梁人民夫,也损失十万,投降十万。
梁军被消灭三十万人,宁陵两名先天守将,也尽皆战死,与城殉葬。
楚军这边,先天虽然没有损失,但大军却损失了十五万人,虽然大多只是炮灰民夫,却也足够让人肉疼了。
对此,陆渊微微惋惜之余,也只能下令,将被降的梁人,连同蒙山关的一起,合计二十四万人,全都押解到大梁城这边。
宁陵之战,已经让他再次认识到,攻城战的可怕。
这对于人命的消耗来说,简直就是绞肉机,多少都不够填的。
哪怕楚军这边,已经占尽优势,但想打下大梁来,最后可能还真是要死个百万人。
怎么说,也是曾经天下第一霸国的都城,在过往数十年间,向来有着天下第一雄城的美誉。
楚军想要攻下这种名满天下的雄城,不付出点鲜血血肉,来铺就入城之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既然都要死人,那当然是死梁人,要比死楚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