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一些人拜师学艺学了多年却一事无成或者早早的被师父劝退的主要原因。通不过师父的考验,或者达不到师父传艺的标准,人家能把真本事交给你才怪呢。
徐景行其实也没怎么打算对安心藏私,而且雕刻这东西也没什么可藏私的,这就是一个“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活儿,师父只能给徒弟打个好基础,顶多再教点雕刻方面的小窍门,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东西了。
但话又说来了,这世界上的技艺绝大部分说起来都挺简单,但想要真的入门,没有一个好的领路人,在门口转悠几十年都进不了那扇大门。
徐景行要做的就是当好这个领路人,给安心打造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够扎实,以安心的悟性和能力,在这个行当里闯出一番名堂并不算什么难事儿。
只是基本功这东西说起来简单,但想夯实,那也得下苦功才行。
不说别人,就说徐景行自己,他的基本功那就是从小打下的,不光是跟雕刻相关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他在书法、绘画方面的能力以及在国学知识方面的积累。
如果只会雕刻,那成就再高也就是一个手艺精湛的匠人,想成为大师级人物,必须在书法、绘画方面有自己的造诣,想要更进一步,那就需要更深厚的文化积淀了。
按说安心现在再学这些已经稍微有点晚,可她偏偏碰上了徐景行这个野路子师父,掌握得技能多,各方面的知识也都动一些,最清楚一个人想从对雕刻一无所知到有所成就需要什么了,也就是说,他完全可以给安心量身打造一套学习教材,让安心能以最快的速度看到学习成果并且不会耽误她打基础,能让安心一边打基础一边提升自己的能力上限。
只是这个计划还在筹划当中,安心暂时还用不到,现在最基础最基础的一些东西,就够安心学一段时间了,别的不说,光是书法一项,没个一年左右的时间都别想入门,加上绘画基本功,这就是两三年时间投入进去了。
这也是为什么手艺人越来越少的原因,太耗时间了,现在绝大部分的年轻手艺人都是徐景行这种从小培养的。等从大学校园里出来再学习,已经晚了,因为那个年龄已经到了自力更生的阶段,但学习这些基本功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经济收入,绝大部分学艺者在这个阶段就自动出局了,剩下的那些也会因为人品、天赋、性格、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淘汰掉,最后剩下的,可能是万不存一。
而且剩下的那些还不一定能学出个模样来,很可能学了好几年,也就是普通手艺人水准,成不了大器。
但徐景行对安心有信心,只要她能坚持下来。
当然,他也相信安心能坚持下来,因为他每个月要支付给安心那么多的工资,能拿这么多钱还能学到真本事,她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不过这些话他没必要跟安心说,说出来不但没什么用,反而有可能乱了安心的心思。不管学什么东西,在打基础阶段最忌讳心不在焉,基础方面稍微差一点,以后想补回来太难太难。
吃过晚饭,继续做雕刻,偶尔指点安心一些,同时开始教她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学的快点,三五天能写的有点模样,可想要写出法度来,那真是需要花心思和时间去研究去琢磨去写,不写秃几十杆毛笔,你好意思说自己对书法有研究?
第二天,他照常去朱老头儿家雕那块极品的寿山石。
只是去了以后,他跟昨天一样被朱老头儿拖着当了一会儿人肉沙包,不过他也学到一点格斗技巧,都是传统武术中最常见的招式,比如说接腿摔、贴身靠、撩阴腿之类,都是很常见但非常实用的那一类。
对这类招式,他倒是挺感兴趣的,反正也不要学费,不学白不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呢。
上午当沙包,下午做雕刻,结果就是花了十四天时间才把朱老头儿这件寿山石雕成,耗费的时间比他预计的足足翻了一番。不过雕件本身的雕刻水准,那是一点都没打折,甚至比预估的还要漂亮三分。
完工那天,他是带着安心一起来的,这是应朱老头儿老两口的要求带来的,同时他也想让安心多接触一些高品质的成品,这有助于她以后的发展,最起码看的多了,以后在面对类似的材料时不至于完全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
当他小心的把这件寿山石雕件小心的摆放在紫檀木雕的底座上以后,一旁围观的安心和朱老头儿一起鼓掌喊漂亮。
看着这件精美绝伦的寿山石雕件,他也相当自豪,第一次雕寿山石就能有这样的水准,说出去也足以让人们侧目好几年了,有几个人能在第一次雕刻寿山石的时候就成功,更别说雕出这种效果来。
这件寿山石雕是标准的随形雕,按照石头原本的模样进行造型设计,尽可能保留原石本身的风貌和特色。
徐景行按照原石的本来模样将雕件设计成一座山峦,形状跟首都的香山有几分相似,将红色石材部分雕成一片片的枫树,结果就成了红叶漫山的香山秋景,而其中那的大片黄色石材,则被他当作点缀和背景雕成了黄金色的树叶。
别看只是点缀,这小小的设计,瞬间让雕件的主题跟真实的香山秋景更加吻合。要知道,香山红叶漫山遍野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树叶都会变成红色,而是在山峦的中上层才是红色,最顶层和下层因为气候原因还是正常的金黄色。
所以他这个点缀和背景不但让雕件更加写实,而且把红色的枫叶衬托的更加鲜艳。
什么是点睛之笔?这就是!
雕刻也好,作画也好,甚至写字也好,都有点睛之比,找准了点睛之处,一件作品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