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唐风花路 > 第四十七章 满身铜臭味(第1页)

第四十七章 满身铜臭味(第1页)

说起来,道教鼻祖老子虽然是春秋时期的人,但春秋战国时代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教派叫“道教”的。道教是后来人继承老子、庄子等人的思想,又柔和了诸子百家诸如儒门、墨家等学派的学说,在汉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教派。

因为秦朝实行法家制度,搞得天下惨无人道,为了休养生息,汉初治国的方略便是受到老子“无为而制”的思想影响,后来才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至此,道教才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教派。这时是道教的巅峰期,无数人投身道教,研究其思想,后来便发展出一系列与谶纬之说相结合的道学,很多学说变成追求长生道。谶纬之说,就是用神学迷信附会和解释儒家经书,说白了就是算卦问卜之类的“学说”。

经过孔颖达和徐文远的一番解释,王小麦才明白过来这道教的渊源。黄老之学在魏晋南北朝对儒家的影响非常大,很多的儒生都跑去避世追求长生去了,根本无心天下。孔颖达作为天下正宗的儒门传人,非常痛恨这些迷惑人的神鬼学说,不过老徐却认为黄老之学也有可取之处。

王小麦听完这一番解释,也觉得这最初的道门并不完全是装神弄鬼,很多思想都是很宝贵的,打算回头找本《道德经》读读看,历史课本上都说老子具有什么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是个哲学家。不过看刚才他那些徒子徒孙,明显演变成一条条神棍了,真是不知所谓。

“这袁守城是什么身份?”王小麦好奇的问。

“江湖术士。”孔颖达四个字形容。

“他专为达官贵人卜相,每每必中。”徐文远补充说。

“都说他是活神仙,活了好几百岁了,能点石成金,腾云驾雾……”刘达的话王小麦就当他是扯淡,还腾云驾雾,他咋不白日飞升呢?

不过王小麦总算清楚地了解了这些道士在现在的影响力,想想也是,就连后世也有很多人对那些什么“气功大师”迷信的不得了,更不用说现在了。

“对了,孔祭酒,我还有一事禀报。”王小麦用试探的语气对孔颖达说道。

“何事?”孔颖达斜着眼睛看着他。

“前两日我从陈记事那里得知,咱们国子监的财务预算不够了。”王小麦说道。国子监的众人都是纯书生,实际上就是些教书先生,大学教授,一个个的掉书袋厉害,让他们操办这么个盛会,一个个就大眼瞪小眼了。老徐倒是在地方上任过职,但他年纪大了,又有心脏病,让他出面也不合适。最后王小麦只好主动请缨,担下了这个任务。

“不够?”孔颖达瞪着眼看着他,“户部不是拨了一千五百贯钱吗?”

“您老别急,听我慢慢说。”王小麦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本翻开,“为了此次的盛会,户部是拨了一千五百贯。最大的一笔钱花在了场地建设上,虽然国子监旁边那块地是朝廷给的,但建房屋,修地面得花钱吧?此项的初步预算就达到了一千一百贯。”

“怎么会这么多?”孔颖达皱着眉头。

“您是当家也不知柴米油盐贵,王世充为了扩大此事的影响力,非得要建一座容纳万人的讲坛,让洛阳的百姓也能去看。万人的场地可不同于几百人的场地,其中消防设施……就是防火,是重中之重。你想想,现在是伏天,一旦发生火灾,一万多人挤在一起,若是处理不当,必当会引起极大的伤亡。”

孔颖达点点头:“确实如此,这一块万万不能省了。”

“还有,上次问过您的意见,您说要把国子监和这块场地打通最好,这又是一笔额外的钱。”

孔颖达又点点头,他确实是这么个意思。

“想建成容纳万人的讲坛,这万人不能连台上人说什么都听不到吧,必须用聚拢声音的结构,所以向下挖掘土工,我去过工部,他们说这种扇形结构最好。”王小麦把本子放到孔颖达面前给他看,“四壁必须采用能反射声音的材料,最好是石材,这又是一笔大开销。”

“不错。”

“还有,”王小麦翻到下一页,“现在是伏天,必要的遮阳避雨措施得有吧。”

“要有。”

“咱们的工期非常急促,又加了不少人工成本,这是必须的吧?”

“必须。”

“所以喽,现在快完工了,一算下来,预算早就超了。”王小麦说道,“还剩下不到四百贯,看着不少,但迎来送往的,虽然不用招待这些来宾的住宿,但瓜果茶水也得算钱啊。每日的论题都要给一万观众发放传单说明吧?这又是一笔印刷费用开销。观众一走,现场不免要雇人打扫,这么大的场地,怎么也得十个八个人才能打扫完吧?还有……”

老徐听着他一直絮絮叨叨没玩没了,直接打断他的发言:“听说你这后生家财不菲……”

“干嘛?”王小麦一蹦三尺高,“打地主呢?我这可都是血汗钱……”

“哼”徐文远冷笑一声,“听说你那神仙酿一瓶十贯,如今洛阳城中难求一醉,你这厮是黑了心了,怕是赚了不下万贯了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