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八十年代白月光素昧平生百度 > 6分清账修(第3页)

6分清账修(第3页)

赵巧莲捏着来之不易的五十钱,沉了沉脸,“放心,以后我保证离你们远远地。”

她也不是没有尊严的人,只要老孙家的人不为难她,她躲得比谁都远。要不是淼淼生病要打针吃药,她不会站出来。她不明白,拿回自己辛辛苦苦挣出来的钱还拿出错了?

……

席上的孙家人的脸色气得铁青,却还要打圆场,“让亲家母看笑话了,大家都喝高了、喝高了——”

老四媳妇温柔地说:“刚刚那个是我二嫂,咱们村出了名的奇葩,闹着分了家也不孝顺父母。我们刚刚都看见了,她女儿活泼乱跳却说命都快没了,分明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爸妈是心地善良才总是被他们拿捏。”

覃兰笑眯眯地说:“不说这些糟心事了,亲家母别放心上,再吃点菜吧。这个做扣肉的师傅在我们这是一流的,国营饭店都没他这个水平。”

杜夫人现在是一点胃口也没有了,酒席的菜油水重,菜色很油腻,农村吃饭也不讲究卫生。她感叹道:“刚刚你们家那个孙女长得真俊俏,难得碰见有这么好看的人。可惜了——”

摊上了一个那么见识短浅的妈,年纪轻轻订了个莽夫。那个女孩就是放在京城也是少见的漂亮,杜夫人摇摇头,只可惜生在了农村。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杜夫人包了两个大红包给孙达万红英夫妻,带着女儿离开了下杏村。

万红英脸色难看得要命,这回可是彻底给杜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要是没有那件糟心事就好了,万红英把这笔账算在了赵巧莲头上。

她摸了摸红包,好厚,心下总算一喜。

她拆开一看居然是十五张大团结,而孙达拆开红包数也是十五张大团结!

这年头大米一毛三一斤,猪肉八毛一斤,城里工人的工资三十块。秋丫的亲妈一出手就是三百块红包。更不提杜家夫妻来认回杜秋雅那天,夫妻俩也给了两百块答谢费。

“秋丫他妈是个有钱的,又给了三百,看来秋丫攀上好运气了,也是我们老孙家的福气。”

孙达点点头,贪婪地眯起眼睛,可不是?秋丫在老孙家养了十八年,她过得好,他们夫妻俩就好。

杜夫人母女俩坐小轿车返程,意外地在村口碰见了孙淼淼。不是杜夫人特意关注她,而是长得好看的人,就是扔人海里也能让人第一眼发现她。哪怕心里厌恶她,也不由地被她吸引。

一个农村姑娘热情地挂在孙淼淼身上,蹭来蹭去,傻乎乎地笑。她长得很清秀,脸蛋圆圆的,眼睛又大又亮。杜夫人不由地多看了一眼。

她随口问:“那是谁?”

杜秋雅放下了小轿车的车帘,遮住了夕阳最后一点余晖,她漫不经心地说:“她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姑,小时候烧坏了脑子。妈,我们走吧。”

杜夫人收回目光,神情冷淡地说:“以后你少回村里吧,有空请你养父母到京城玩就算了。”

她皱了皱眉,女儿生长的环境比她想象中还要恶劣,有在喜宴上讨钱的泼妇,有喝了酒就乱说话、爱打架的农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不想让秋雅沾上这些坏习惯。

杜秋雅乖巧地回答好,她也不想回来了。

另一边。

孙淼淼无奈地看着挂在这里身上的傻姑娘。

她叫刘迎珍,是孙淼淼昨天救的女人。她小时候发了场高烧,因此思维比常人迟钝很多。刘迎珍比孙淼淼还要大两岁,但因为孙淼淼平时比较照顾她,刘迎珍总叫她“淼淼姐”。

刘迎珍傻傻地笑着,从兜里掏出了一块粉糯的绿豆糕,塞进孙淼淼的手里。

因为烧坏了脑子的缘故,她每次说话只能蹦出三五个字,“好、好吃吗?我阿爸、教我做的,他说,叫淼淼姐、明天晚上、来我家,吃饭。”

孙淼淼拆开一袋尝了尝,很甜很香糯,带着绿豆淡淡的香气。刘大爷在县里的国营餐馆做厨子,手艺不错。上辈子刘迎珍死了,刘大爷托人带了药慰问孙淼淼,却伤心得再也不回村里。这辈子他却叫她去吃饭——

这辈子她们都活下来了,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