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靠赵后哀求肯定是不够的,还是要靠鲁王出马。
他们决定立刻派人带上礼物去追之前走的王姻,能追上最好,追不上就直接去见鲁王。
“对了,不能忘了摘星公主!得她一言,胜过旁人千言万语!”一人道。
“对对对!”幸好这个公主的门不难进,讨好她也很容易。
“既然摘星公主要去选后,我们不如广选淑女送去充为使役如何?”
反正郑国没公主可送,本来就是要送淑女去凤凰台的,现在跟着摘星公主去更好。
几人议定后,分头行事。
王姻在听到钟鸣后就马不停蹄的跑了。他怕郑国的人来杀他。
他前脚回鲁,后脚郑使就到了。声势浩大。
因为郑使是来送淑女、姣童给摘星公主的。
从晋江到凤城的一路上都传遍了,经过之处,无不哗然。
因为郑国乃大国,却在鲁国选送公主时甘愿以从属的身份跟随,这就很值得鲁人骄傲了!
又听说郑王已经没了,鲁人感叹之余,也很同情郑国。
“郑王也是英年早逝。”
“听说小太子连话都不会说呢。”
“已经继位了吗?”
郑国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漏又遇打头风。
郑使见到姜旦,直接扑在阶前大哭,一边哭,一边爬到姜旦面前,哭得人都要厥过去了。
殿上的人也都心有戚戚,有年长的想起朝午王去后国中竟然没有公子继位,也是难过得不行。现在多亏有了大王啊。
姜旦是小郑王的姐夫,赵后——已经成了太后,寄过来的信中既提了亲戚情份,又十分谦逊,郑国现在只剩下她们母子,可怜的很。她和女儿自幼分离,但一直想念着她,听说姜旦对女儿很好,她既感激,又感动,觉得姜旦是一个非常伟大、非常传递的大王。
所以,她简单又明确的表示:有她在一天,郑以鲁为尊,她的儿子在的一天,也将永以姜旦为尊。
事如亲父。
为了表示诚意,送来这么多礼物,给鲁国送嫁公主。
然后再次为了表示诚意,听说鲁国救助了郑国十四座城的百姓?身为大王,竟然不能养育自己国内的子民,还要别人帮助,这真是郑国先王最大的耻辱。现在国内对这件事都很羞愧,所以这十四座城就给鲁国了。
因为拿回来,也养不了。
所以,看在这十四座城的份上,能不能支援一点粮食给郑国?她和小郑王在逍遥台都饿着肚子,每天冷粥度日。
最后,赵国侵郑,郑国疲弱无能,希望鲁国能主持公道。不求别的,只求赵国能先退兵,好让郑国能先体体面面的把先王葬了,不然赵国一直不退兵,郑国先王哪有脸面入葬呢?现在先王的眼睛一直闭不上,就是死难瞑目啊。
姜旦听段青丝连读带感叹——解说——的把信读完了,很奇怪一件事:郑国先王是怎么死的?等送走郑使,他问段青丝。
段青丝还真听过一点传言,“据说是气死的。”死因肯定不名誉,因为国书上没写郑王是怎么死的。哪怕是病死,都能吹一吹郑王操劳国事啊。
这种含糊过去,不带一丝遮掩,不替郑王身后之名考虑,就让天下人尽情发挥想像力——可见郑国先王有多不得人心。
郑人就是等着天下人骂先王的。
姜姬跟着就看到了那封国书,一边看,一边对龚香说:“让人去建城王家传王令吧。”
龚香笑道:“大王亲自召贤?”这可风光了。
“对。”她点头。一看就知道,王姻是个很在意虚名的人。而他也确实十分出色,去一趟就把郑王能搞死了。
就是如果不知收敛,那也用不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