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带着爹妈穿七零醉鱼仔183 > 32 报答双更 我们家蕙兰就是这样的好同(第3页)

32 报答双更 我们家蕙兰就是这样的好同(第3页)

看了她妈查的资料,还认为她和蕙兰姐真是同病相怜。

江敏芝家庭条件好,在婆家的日子却也不好过。

她丈夫张连长有能力有本事也体贴人,唯一不好的就是家庭情况。张家兄弟多,张连长排在中间,不上不下,爹疼大儿,妈疼幼子,张连长本来就不受宠,后来从军多年,不在跟前,在爹妈心里的位置,更比不上其他兄弟。

后来江敏芝和张连长结婚,张家爹妈一心要治服这个城里的儿媳妇,幺蛾子频出。这次就是张连长妈非说自己病了,要死了,让儿子回去伺候。张连长带队出任务,江敏芝不想打扰他,便自己回去看看。

结果一回去,就被强留下来,张连长妈非让她就在老家生孩子,以后留在老家,替张连长伺候爹妈。

江敏芝是傻了才会留下,不说乡下条件差,张家没一个好心的,又想要她的钱,又要欺负她。她当时没反驳,等张家人放松警惕,带着儿子连夜离开。

她妈和嫂子一见她,就说她憔悴了,整个人瘦了一圈。在那边吃不好睡不好,婆婆还想尽办法使唤她,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擦身,一会儿要吃饭,一会儿又要洗衣服……她挺着大肚子伺候,能不瘦吗?

她和肚子里的孩子能平平安安活下来,就谢天谢地了,所以,江敏芝是真的很感激马蕙兰。

“妈,我们不能帮帮蕙兰姐吗?能不能想想办法让他们……回城?”

江妈轻轻拍了下女儿,“多少人盯着这事,你当是随便操作的?再说你也得考虑蕙兰同志自己的意思。”

“那就不管了?人家可是救了我和您外孙女两条命啊……”

“妈什么时候说不管了?这事你别操心了。”

江妈毕竟见识比女儿多,她心想蕙兰同志是农村户口,要是帮他们回城,工作必然落在她丈夫身上,她丈夫好,不代表她好,所以不如想个办法让蕙兰同志真正受益。

江妈是干宣传工作的,她先从军民鱼水情入手,到人民拥军护军爱军,以及对军属的爱护照顾,马蕙兰这一事迹就刚好在一系列案例中,顺利上报。

这一上报,关注的人就多,江妈再以寻找恩人为由,找到北山路街道,表示只知道恩人在纺织厂下车,希望街道同志能代为寻找。

北山路街道的人一看,做好事不图报?这样的好同志在他们北山路街道,那必须要找出来。

这么一找就找到了苏家。

在家的街坊邻居听说街道的人来了,也都过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听街道同志说完,一个个与有荣焉。

“蕙兰丫头看着就是好同志……”

“可不是嘛,昨儿回来手里东西多,蕙兰还特地给我送回去!”

“不愧是咱们巷子的人!这娶媳妇就得娶这样的……”

牛小丽听着大家对老四媳妇不住的夸赞,一口牙都要咬碎了。

苏老太太先愣后喜,老苏家什么时候有过这样光荣的时刻,她高兴得都不知道说什么,“是是,主任哪,我们家蕙兰就是这样的好同志……”

王大妈看不惯老对头这得意的样儿,拆台道:“哟这就成你们家蕙兰啦?早前不还嫌弃人家是乡下来的?”

“王婆子你胡说什么?”

“我什么时候胡说……”

眼看着两人吵起来,街道同志忙道:“好了好了,我们还要请蕙兰同志去街道接受表扬,蕙兰同志呢?”

“啊?蕙兰出门了。”

并不知道即将接受表扬的马蕙兰和老苏、闺女正漫步在沪市农业学校的校园里。

去年高考部分恢复,前十年因各种原因被迫中断学业的知识份子犹如积蓄的江水,开闸瞬间,奔涌而出。

据统计,去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多达570万人,其中有早已成家的中年人,也有十五六岁的青葱少年。就如他们此时在校园里看到的学生,有的站在一起仿佛两辈人。

在抱着书匆匆而过学生中,苏长河和马蕙兰的年纪并不突兀,不过他们抱着个孩子倒是让人多看了两眼。

马蕙兰说:“不然我带月月去外面等吧。”

“不用,咱们一起去蹭课。”

哪有人蹭课还带孩子?

苏长河看着她不赞同的神色,笑道:“这不是指着咱闺女的宝贝脑子吗?严教授忒难说话,找了几次也不搭理我,今天要是再不行,还不如让咱闺女在课上多听听,先把知识点记下来,回头我们再慢慢研究。”

苏长河倒是想做个好学生,认真听讲,自己做笔记,给严教授留下个好印象。这不是没办法吗?人教授在黑板上写的笔记重要,说的东西更重要。

他手速太慢,根本记不下来,只得靠闺女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