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绍宋简介 > 同人28 宋世祖诗词鉴赏系列星星下的小狼(第2页)

同人28 宋世祖诗词鉴赏系列星星下的小狼(第2页)

创作背景:

建炎三年(1129年)初,金军围帝于南阳,困韩世忠于长社。时任东京留守司副留守杜充屯兵鄢陵,通敌避战。帝独与胡寅、林景默、万俟卨出南阳,潜渡泌水,驰宿郾城。自称天使,晨驰入杜充壁,而夺其军,时充尚未起,帝历数充过而亲斩之。使岳飞为将,御驾征长社,大破之,斩万户蒲查鹘拔鲁。使岳飞南阻兀术,世忠北逐挞懒。

正月十五日,御驾归汴,所余二十万士民皆落泪:“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乃入城,见留守宗泽。泽病笃,帝执手相泣,剖以赤诚,立誓终复两河。时逢上元佳节,泽请诗词,遂做《青玉案》以赠。

————《绍宋书?世祖本纪》

解析: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描写靖康之变前,东京元宵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的“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种人间天堂般的繁华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下阕专门写人。头上戴着亮丽饰物的女子,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人,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只见他在百千人群中只寻找着谁——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结尾,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评价:

《青玉案?元夕》素有“宋词第一”的美誉,不仅词作本身的华丽之外,更是因为词中蕴含的情感如海浪一般层层涌来,冲击着读者的灵魂。而这种情感也正是本词与赵玖靖康前同样充满华丽辞藻的作品的差异之处。

首先从词的表面解读,多认为是赵玖回忆起尚为富贵王爷时的东京往事,在某个上元节的惊艳际遇,同时也写尽了上元佳节东京的繁华与宋朝仕女的奢华生活。后世文人多认为,仅凭借这一层对景色的白描,便足以立足宋词一等。

其次,词中的景象再美,那也只是存在于记忆中了。联系到东京现状,便是以极致的盛景称托出极致的哀情。流亡三年的宋廷刚刚回到旧都,而原本接近一百五十万人口的东京仅剩不到二十万人,也已经数载不见花灯。两相对比,故事越是难忘,如今国仇家恨的惨痛越是刻骨铭心。

词意的第三层,下阕表面写女子,实际写君臣。自屈原大夫起,垂恩美人常比君臣之义,这里暗喻的便是东京留守宗泽。宋廷南逃时,宗泽强撑病体苦守东京,收拢流民安抚义军,一直上书赵玖希望朝廷早日回归东京。而当时的赵玖一心逃跑,根本无法体会宗泽的苦心,无法意识到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支撑,反而被康履、黄潜善等佞臣所迷惑。待到赵玖最终醒悟过来谁才是国家干城时,宗泽却已经病入膏肓时日无多,正如词中所描述的那般: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终于认识到谁对我最重要的人时,斯人却已经走远。也就趁势引出了本词的第四层意思,即作者的悔恨与歉疚。继位之初,赵玖曾一度丧失抗金信念。三个月内,李纲罢相,宗泽被遗弃东京,河北防务全面裁撤,朝廷也准备逃往扬州。虽然赵玖最终转变思想坚持抗金,但之前的行为早已深深伤害了宗泽与其他抗金军民的感情。故而此词也是在向宗泽承认错误,并向宗泽立誓此生定要光复两河。当时素有气节之称的万俟卨也称赞:“见此词,便知宗留守会放下过往种种,畅怀而去矣。”而宗泽在临终前也认同了赵玖的转变,相信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帝王。

而词的最后一层意境,则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美人”虽然只出现在了灯火阑珊处,而已经重新振作的赵玖与大宋朝廷还会眼睁睁的看着她走远吗?抗金的局势已经好转,胜利的希望业已出现,接下来,赵玖将同他的国家一起,朝着使大宋再次伟大的梦想前进。他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青玉案》不仅有着高超的技巧、华丽的文字与丰亨豫大的繁荣,更有着国破家亡的伤痛、有着伟大帝王的自省与成长,有着君臣之间的理解与认同,更有着坚定的信念与希望。短短六十六字的小词,所蕴含的情感之丰富,内涵之深刻,却犹如钱塘江潮般层层推进,使人心潮澎湃。故而千百年来一直受人尊捧,最终获得了“宋词第一”“天下第一词”的美誉。

山坡羊?潼关怀古(1)

宋赵玖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2)。望西都,意踌躇。(3)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

注释:

(1)山坡羊:词牌名,宋世祖精通音律,此为赵玖自创新曲。

(2)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里:即内外。

(3)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4)伤心:令人伤心的事。秦汉经行处:秦都城咸阳和西汉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5)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创作背景:

建炎三年初夏,赵玖刚刚结束三年的流亡生涯回到旧都不久。零距离体会过民间疾苦的赵玖与公相吕好问讨论并批判了宋神宗时的宰相文彦博一句争议颇大的话“陛下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认为“天子当与百姓治天下”。并在两日后,委托吕好问将此词转赠于时任关西制置胡寅。

解析:

全词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一个“怒”字,写出了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同时也定下了全篇悲凉的基调。

第二层(四至七句)。“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昏君,在此滥施淫威,虐杀人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黎民百姓又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的无数殿堂楼阁,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篇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评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