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奕面色微沉,他自然知道这一点,但是一时间也没更好的办法,想到这里看着宋云昭,“你有办法?”
“是有那么一个。”宋云昭一脸讨喜的笑容。
封奕对上她的笑容不由得跟着笑,声音也缓和下来,“你跟我说说。”
这回也不称朕,成我了,宋云昭吐槽。
皇帝是真的狗啊,有好处你我是一家,没好处就是朕与爱妃。
吐槽归吐槽,宋云昭还是思量着说道:“这次水灾辐射多地,皇上完全可以鼓励周边没有受波及的富户前往灾区卖粮,打破当地官商织成的大网。”
封奕听到这话神色一凝,看着宋云昭说道:“商户经商若是前往外地是需要路引跟官府的凭证。”
宋云昭知道,这也是朝廷辖制商户的一种手段,这就有点类似于后世六七十年代的本地粮票与全国粮票的区别,一个只能在本地使用,出县出省就作废。全国粮票就全国通用,各地没有任何的阻碍。
“皇上,您想啊,正因为朝廷这样的律令,所以商户经商受限,一旦困于某一地,就很容易被当地官府拿捏,想不与官员勾结都不成。如果皇上您把这限令给开一道口子呢?”
“开口子?”
“是啊,比如皇上您选拔一批于国有功的商户,准许他们前往各地经商,发给他们通行全国各地的路引。想要拿到这个全国路引,就得对朝廷做出一定贡献,您想啊,为了这个,那些商户肯定愿意出人出钱前往灾区啊。”
封奕看着宋云昭,“现在商户也能外出经商。”
“是能,但是受限很多。”
“你怎么知道这些?”
宋云昭早有准备,一点也不慌地说道:“我二伯读书不成,于是就管着宋家的祖产跟铺子,二伯母出身宣州,皇上您知道宣州布商极多,我二伯母就是布商之女。在南禹时,我们几家关系紧密,二伯母有个侄女与我是好友,所以我听她说过这些事情。”
封奕就想起来了,宋家是有个姻亲姓谢,出身宣州,他看着云昭,“就凭这些你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皇上,您是天子高坐庙堂,哪里知道底层百姓的辛酸。您以为这是小事,其实这对商户而言可不是小事。就像是谢家来京城经商,赚的银子不仅要给宣州交各种税赋,京城这边也要交一份,就等于是一份钱交两份税。商户不能亏本就只能提价,您说最后还不是百姓受苦?”
封奕想起自己看过的书,确实以及商论,但是因为他看得匆忙,没有时间细细琢磨,现在听宋云昭一言,倒是有种极为新鲜的感觉。
“照你这样说,这全是朝廷的错了?”封奕看着云昭问。
宋云昭立刻说道:“皇上,这件事情不能单纯说对错,只能说岁月向前滚动的同时,就需要您这样英明睿智的帝王不断修整朝廷的方向。去其糟粕,用其精华,臣妾只是随口一说,您随便听听。”
封奕哼了一声,随便说说?
这可未必。
只怕是从宋南祯南下,宋云昭就开始想这些事情了,作为皇帝,他是不可能行行精通,事事洞若观火,所以他需要优秀的人才,而他只需要掌控方向即可。
这是他这段日子苦读帝王论得出的第一个经验,不然累死他也不可能样样精通。
“你既然提起这件事情,是不是跟朕举荐一二?”
“皇上英明!”宋云昭心想那是当然啊,自家没好处,谁费力不讨好干这些。
“谢家?”封奕似笑非笑地看着宋云昭。
宋云昭一本正经,“我们家就这么一门姻亲,当然只有谢家。不过,我只是跟皇上举荐,能不能用,可不可用,还得看皇上您的意思。”
这么好的机会她都给谢家争取了,谢锦书要是把握不住,那才是蠢材呢。
赈灾花费的银子,如何能跟全国通用的路引,或者是以后皇上万一要改变税赋的律令,他们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商户,肯定会有优待。
只要他目光不短浅,就知道这事儿只有好处。
封奕又看了云昭一眼,“如果朕不用谢家呢?”
“那必然是谢家做得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