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汉末交州刺史叫啥 > 第232章 袁谭大败(第1页)

第232章 袁谭大败(第1页)

战局已定,孔融站在战场的一处高地上,他的心中如同盛开的花朵,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神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他轻轻抚摸着颌下的长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份胜利的喜悦永远铭记在心。

在一旁,周瑜身着战袍,英姿飒爽,他走上前,向孔融行了一礼,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孔使君,如今一战取胜,敌军士气低落,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我们应该立即部署,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孔融闻言,微微点头,这时,太史慈也加入了讨论。

“周将军所言极是,乘胜追击,才能彻底击溃敌人,巩固我们的胜利果实。我愿意率领精兵,为大人再立新功!”

孔融看着两位英勇的将领,心中更是欣慰。他知道,有周瑜和太史慈这样的人才在身边,这场胜利不过是众多胜利的开始。

他下定决心,挥手下令:“好!就依你们所言,立即整军备战,乘胜追击,务必将敌人一网打尽!”

周瑜与太史慈,乘着胜利的狂潮,对袁潭展开了无情追击。他们的军队如同破晓的曙光,迅猛而不可阻挡。

袁潭的军队则是一片混乱,士兵们丢盔弃甲,惊恐万分。他们的旗帜已经破烂不堪,士气低落至极。袁潭本人更是面色苍白,汗水混合着尘土沿着脸颊滑落,他的眼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随着追击的深入,战场上的景象愈发惨烈。燃烧的车辆、倒地的战马、以及遍地的尸体,都成为了这场追击的注脚。周瑜与太史慈的军队如同铁流般滚滚向前,直至抵达黄河之畔。

周瑜和太史慈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指挥着部队继续压迫,直到袁潭的残兵败将被迫泅渡黄河,逃到了对岸的险地。此时,两人才下令停止追击,让士兵们在黄河岸边列阵扎营。

夜幕低垂,营帐之中,周瑜与太史慈围坐在一张粗糙的木桌旁。桌上摆放着简易的沙盘,上面插着代表各方势力的小旗,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凝重的面容。

“子义,袁潭虽败,但其势力尚存,若不给予致命一击,恐其卷土重来。”

“公瑾所言极是,只是我军连日追击,士气虽旺,但体力亦有所消耗,是否应休整后再战?”

周瑜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休整固然重要,但战机稍纵即逝。袁潭此刻必定人心惶惶,正是我们一举击溃他的最佳时机。我计划如此……”他俯身向太史慈耳语,细细阐述着自己的策略。

太史慈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公瑾果然妙计,如此一来,不仅可给袁潭致命一击,更能震慑其余势力,让他们不敢轻易犯我疆土。”

周瑜站起身,走到帐帘前,望着外面的星空,“明日拂晓,我们便发起总攻。我军分两路,一路由你率领,直击袁潭主营;另一路则由我带领,绕至其后,断其退路。”

太史慈也随之站起,两人并肩而立,目光坚定,“公瑾放心,我太史慈定不辱使命!”

战云密布,江水翻腾,周瑜站在旗舰之上,审视着对岸的袁军阵营。

他身着儒将战袍,头戴纶巾,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周瑜深知,此战非同小可,必须以智取胜。

周瑜首先下令,命士兵们竖起数面巨大的旗帜,上面绘有各种复杂的图案,用以迷惑敌人。同时,他派出小股部队在江边来回巡逻,制造出大军即将渡江的假象。

袁谭的探子将这些情报汇报,袁谭果然中计,分兵驻守各个可能的渡江点,从而分散了兵力。

夜幕降临,周瑜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计划。他命人准备了数百艘小舟,每艘舟上装满干草和易燃物,并在舟尾系上绳索。待到夜深人静,周瑜一声令下,士兵们点燃了这些火舟,顺流而下,直冲袁谭的水军阵营。

火光冲天,江面上一片通红,袁谭的水军被突如其来的火攻打得措手不及。周瑜趁机指挥精锐水军,趁着夜色和火光,悄无声息地渡过长江,从侧面袭击袁军。

在混乱中,周瑜又施展了他的计策。他命人在袁军后方升起信号烟,使得袁谭误以为周瑜的主力将从那里发动攻击。袁谭急忙调遣兵力回防,却不知这正是周瑜的调虎离山之计。

此时,周瑜的主力部队已经成功渡江,他们趁着袁军兵力分散,迅速占领了几个关键阵地。周瑜亲自指挥,以弓箭手为前锋,利用地形优势,对袁军进行猛烈的射击。袁军陷入两面夹击之中,阵脚大乱。

周瑜的智谋战法在这一刻达到了高潮。他不仅以火攻破敌,更以虚张声势、调虎离山等计策,巧妙地调动了袁谭的兵力,使得袁军在战略上完全处于被动。最终,在周瑜的精心布局下,袁军溃败,周瑜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这场关键的胜利。

袁谭经过此役,不仅折损了大量兵马,更丢失了半数土地,手中仅剩下平原郡与济南国这两块弹丸之地。

而与此同时,孔融却在这场战役中收获了丰厚的果实。他趁机收复了乐安国与齐国,这两块土地不仅战略位置重要,而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孔融的势力因此急剧膨胀,基本上算是掌握了青州大部分土地。

而袁谭与孔融的此消彼长,也预示着青州乃至整个北地的政治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曾经的霸主袁谭,如今已沦为守势;而孔融,则凭借其智慧与勇气,逐渐崛起为新的强者。

在这乱世之中,单凭一己之力难以长久立足,孔融非常大度地将孙策与周瑜分别任命为乐安国相与齐国相,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他的胸怀,也为他的势力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与此同时,太史慈依旧镇守北海国。

有了孙策、周瑜和太史慈这些贤才的辅佐,自己不再只是被动防守,而是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他可以更加从容地布局谋篇,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