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帝御山河为什么突然结束了 > 第六十章 大风(第1页)

第六十章 大风(第1页)

“千篇一律,千篇一律!……哎,我现在有种看了几千遍《三经》《五典》的感觉!”

日以继夜,改了半个多月的试卷,一名文官终于忍不住以手抵眉,揉揉眉心,一脸头痛的感觉。

《三经》《五典》是上古圣贤的言传,没有人敢不敬。但是连续十几个日日夜夜翻看相同的内容,这个时候就算是再好的东西,也是味同嚼醋,毫无感觉了。

“是啊,我看了七八百份的试卷了,内容都太过刻板。几乎都是誊抄《三经》《五典》上的内容,有些甚至抄都抄错了。”

另一名文官也叹息着附和:

“虽然可以体谅他们年轻,一场童生试也不能要求太高,但是这毕竟不是比的抄书。如此文章又怎么能够脱颖而出。史师那里恐怕要失望了。”

“是啊,是啊!”

“我也有这种感觉!”

……

一群文吏纷纷附和。批改试卷本来就是一份苦差使,朝廷的文试关系重大,即便是再差,再潦草的文章,只要他答完了,所有的文官、文吏都必须认真审阅,以免出现任何的差池和遗漏。

而且这次的事情涉及到“史师”,关系到整个平川县文道的面子,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大家就更加用心了。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平心而论,这次的考生水平不见得差,甚至比往届还要高些。只是无形之中大家的期望高了,所以不知不觉对这些考生的要求也高了许多。

“其实,我这里倒是有个卷子,感觉还不错。文字工整,卷面整洁,字里行间也颇有些灵气。”

就在众人叹气的时候,一名文吏犹豫了一下,突然开口道。

这一开口就像一道电光掠过大殿,立即在众人心中点燃了一团希望的火焰。

“哦?拿来我这里看看!”

一名文官道,立即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几名文吏也跟着聚了过去。

每一届的“文科考”其实并没有要求多严格,其目的仅仅是从成千上万的“学子”中选出最优秀的那三个而已。

从这点来说,能不能选出符合的“文童生”从来都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众人真正关心的,是这次选出来的“文童生”能不能能不能让史师满意,能不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史师”出身平川县,到老了告老还乡想在自己出身的地方找一个衣钵传人。但佑大的平川县却找不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人,这传出去将是个多么大的笑话。

这不止是文道的损失,而且整个平川县也会颜面扫地。

对于众人来说,这成千上万的文章里面,只要有一个能让“史师”满意,大家都会如释重负,压力少上很多。

“温桐,我好像有些印象……”

“这不是那个七岁做诗的小神童吗?”

“这字写得很隽秀啊,卷面也很整洁。”

“‘自助者天助之……’,立意虽然并不见独出心裁,但是文章确实写得很秀气。”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暗暗点头。和其他的文章相比,这个叫“温桐”的文章明显要高出一截。别的不说,至少以“童生试”的标准,这是完全具备竞争最后那三个名额的资格。

“童生试毕竟是最低级的考试,这些孩子又是初次朝廷的科举,能有这种水平已经不错了。”

这次文考的主考官之一拿着手中的卷子,微微颔首。十多天的时间,休息的时候,他偶尔也会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因为史师的关系,对这些孩子要求太高了。

“史师”在皇朝帝都做了几十年“文师”,接触的都是一些皇家子弟,周围的文士水平也极高。

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免不了眼界极高,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想要平川县这种边陲小地找到一个能够符合大汉皇朝皇室“文师”眼光水平的人,谈何容易?!

“把这个温桐的试卷放到优生里面。其他人大家就不要多管了,时间紧迫,大家加油,抓紧时间,尽管把这次文考的最后三个名额确定下来。至于史师那里……,我们到时把文章送过去,就知道能不能过关了。”

孟珣道。在平川城做了十几年的文官,他早已颇具威望,这一开口,众人立即纷纷应是。

不管怎么样,这个叫“温桐”的考生确实给了大家不少底气。很快,众人静下心来,投入了批卷之中。

这次文试淘汰的卷子越来越多,到了后来,有了“温桐”这个“榜样”,后面发掘的优良的卷子越来越多,其中还不少高水平之作,就算“孟珣”也不禁暗暗赞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