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各家都将稻谷收仓之后又过了几天,嬴政跟刘彻突然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叫来陆星星同学当翻译,连说带写的,刘彻作为代表向陆根水询问:“你们怎么不去纳粮交税,也不见人到村里来收?难道纳税的时间不是这个时候吗?”
不在刚收了粮的时候收税,官府就不怕农民饿起来不管不顾,把税粮都给吃空了么。
咦,好像是不用担心这个,一亩地七八百斤粮食,足够吃了。
哪知道陆根水费力巴拉的听孙女读完他们写的字,敲着旱烟的烟斗哈哈大笑起来:“你们在山里还晓得交公粮的哦。早就不交了,十多年喽,十多年前就不用交公粮喽。”
陆星星帮着翻译完了,自己一本正经地补充道:“那叫农业税,我们老师说的,国家取消农业税了。”
“什么!”
某种程度上说,这比亩产八百斤还令人震撼。
理论上来讲,亩产既然可以从几十斤变成一百多斤,从一百多斤变成两百多斤。那么再经过数百年上千年,涨到八百斤也不是特别不能接受的事情。
可农业税就不一样了。不管是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汉武帝,还是一千多年前的李世民,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变化再多,都仍处于所谓的生产力落后的封建时代。
农业始终是财富之源,现代也是。只是工业时代发展至今,农业所哺育的各行各业可以创造足够的财富去反哺了。而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农业生产几乎是社会财富绝大部分的财源。
废了农业税,这跟自杀有什么区别。
穿越至今都在一个贫困村里学语言的三人组怎么也无法想象自己没有见过的事物,因此也无法理解一个国家不收粮税是怎么维持下去的。
陆根水当然也说不清楚这个问题,陆星星小朋友更不懂了。陆根水还咬着烟斗在那感叹:“不交公粮了,种稻子有补贴,还是不划算。”
至于怎么不划算,他嘟嘟囔囔的,说了半天他们才弄明白一些,就是卖不上价,要不是有补贴真没人愿意多种。就算有补贴,也不如种点别的能卖上价的。
但是种别的也有风险,一年价高一年价贱的,弄不好就烂地里没人要,不像粮食总有国家收,所以村里这些没什么文化的老人还是愿意多种点粮食。
倒贴种粮看起来古怪,但嬴政他们反而能理解。在不征税的前提下,想让农人多种点粮食,那自然要国库出钱补贴了。这说明这个后世之国仍然需要粮食,并不是饮风吸露就能活的。
所以问题绕回了原点:不收田租还倒贴钱,这财富到底从哪里来!
他们一时竟然还找不到答案,李世民还好,另两人被搞得整宿没睡,往死里琢磨这个难解之谜。
就这样,过了大约一周,李世民才后知后觉的知道,有两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好像一直留在村里,没跟其他回来收稻的学生一起回镇上。
他已经完全融入了村中的儿童团体,村里有个空地,不知道哪一年被人装了篮框,成了个小篮球场,在晾晒稻谷之前,他经常跟那些放假回来的男孩子们一起在那打球。这几天农忙没人去,后来上学的又都走了,今天他自己抱着球去舒展筋骨,才发现那个叫张宝的少年也独个儿在那投篮呢。
既然疑惑,那自然就要发问,李世民喊了张宝一声,问他:“你怎么没去镇上?”
张宝比他大六七岁呢,打球不在一拨,不过他跟着村里的小孩子玩,与这些大孩子也熟悉了,张宝的弟弟就跟他玩得挺好。所以他问起来也很自然。
“不上了。”张宝轻描淡写地说,“我成绩不好,我爸说浪费时间浪费钱,叫我回来,年后跟陆叔他们去打工。你人小,烦得倒挺多啊。”
“啊?”
“陆英也不上了,她妈也喊她去打工。不过她成绩好,她老师肯定会来找她。”
李世民对女孩子不太熟,想了一会才想起来,这两天好像是看到个女学生也没回去,经常在地里干活。
这边水稻虽然收了,但地里还种菜,别的地块上还有种油菜的,山上又有茶树,总有事情忙。那个女孩子家里好像确实有人在外面打工,不像张宝父辈都是文盲,胆子又小,全在家种地。所以她家地里缺人,李世民之前还以为她多留几天是家里忙不过来呢。
没想到是不上学了。
李世民啧了一下,倒是没觉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