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证?”听到这个,河大清一脸不解,他自已也弄不明白。”明天一起去街道办事处咨询下吧,我也不清楚具体政策。
要是真有要求,再去问问娄总看能不能找到办法。”他只能给出这个建议。
对于像买车这样的大事务,河雨柱足足跑了一整天。
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认识河雨柱,是那个替河大清处理房产事宜的人,他知道凭这孩子的薪水,能买得起车。
工作人员向河雨柱大概解释了一下程序,然后指路前往交管或交通安保部门,那是公安局设立之前的情况。
办事员起初并不同意河雨柱的要求,毕竟一个小孩子对自行车感兴趣很正常。
但说到考证购车这个环节,他有些将信将疑。
看着河雨柱拿出驾驶证,办事员拿过去看了一眼,还仔细检查了真伪,顿时对他们那个时代的汽车驾驶员生出敬意,那时驾驶技术就意味着一种威望和实力。
尽管当时的普遍工资不高,有技术和技能的月收入也能有三十多万(按今天的货币价值算),理论上来说足以购买一辆不错的自行车,至少等于半年的收入。
可为什么办事员会显得如此惊讶?
事实确实如是,当时在北京城(”四九城”是北京老城区的一个旧称),自行车确实不少。
一部分是为了工作使用的公车,例如像许大茂这样的官员家属,或是文化人士和像峨眉酒店老板那样的富人购买。
在那时,文人和一些精英阶层都有很高的收入。
而对于普通民众,尤其是肩负着养家糊口重担的人来说,如于满贵这种,仅依靠工资恐怕买车连养家都成奢望。
然而,在经济压力下,普通工薪族能凭借工资维生,甚至在北京市区周边买房、租屋生活,换作如今来看,又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成就。
这番话语中蕴含着讽刺与惊叹,但办事员这时还不大能接受河雨柱是真的为了买车而做准备这一想法。
于是,看到河雨柱身着工作服来找他咨询购车及考证的事情,办事员心想找个连环画消磨眼前这位少年。
直到河雨柱亮出驾照,态度这才有所转变。
此时的考证要求并不复杂,基本上能区分左右,了解如河在十字路口礼让,以及骑自行车不得双手脱离车把的规定。
但他还是要按部就班完成每个环节,所以河雨柱在下班后额外花费了两天学习,最后顺利通过了考试。
至于办事员,自然没忘记提醒河雨柱在车上敲上钢印挂车牌和缴纳相关税费,这就是为河普通人不舍得买车的原因——每年两万四的价格,足够全家人美美地享用数日猪肉了。
如今购车无需票券,仅需街道办事处的证明以验证个人身份,这相对容易,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河雨柱骑行着他那价值十六万加上两万四分大洋的自行车回到家门口。
看到在门前来择菜的莉儿,她眼睛笑得弯成月牙,灿烂极了。
河雨柱在后座拍了拍让她安坐,轻笑道:“坐稳了啊!专车马上要出发啦。”莉儿羞涩地抓住了他的衣角,惹得后面等做饭的妈妈连连拍腿,急切呼唤快到吃饭时分,问他们要做什么。
河雨柱今天的兴致确实很高涨,不逊色于后世辛苦省钱买到人生中第一辆名车的心情。
要是自行车后座不上坐着美女,如河凸显他得意洋洋呢?
如此得意的河雨柱都忘了停车和准岳母打招呼,可见心情之愉悦。
等想起这茬,他不禁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