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阳光照进了内室,青璃睁开眼睛,盯着绣着蝶恋花的纱帐,优雅地捂嘴打了一个呵欠,已经到小凤县镇上有几天了,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于嬷嬷也识相,不会再提什么礼仪规矩,只是在京都四年多打下良好的底子,青璃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大家闺秀的气质。
如她所想,镇上的几个铺子生意还不错,就是小食铺子这么多年出新缓慢,但因为价格低廉,不缺斤短两,还是受到凤阳百姓的喜爱,有家里有喜事也喜欢去铺子上去预定,比自己找人做还要省事省心。
当年穿着带补丁衣衫的小厮富顺,已经成了家里铺子的大掌柜,很受爹娘器重,想起前两天见面的时候,青璃勾勾嘴角,富顺穿着一身绸缎衣衫,当着铺子里伙计的面跪下磕头,直呼小姐,热烈盈眶,富顺爷奶爹娘得知她从京都回来,也跑到铺子里面磕头,感激她当年一时善举,治好富顺爹娘的病,也拯救了他们一家。
四年多,没有谁还是停留在原地,富顺家里也从原来破旧的小院,搬进青砖大瓦房,并且娶了媳妇儿,有了娃,日子过的很是美好,但是他没有忘本,镇上有很多家酒楼看上他的能力,用高额的银子作为诱惑挖人,他始终无动于衷。
青璃这几天分别视察家里的铺子,查看了账本,目前最重要的是推陈出新,她暂时还没想到新品种,就把京都的凉皮生意添加进去,现在看来还不错。
为了犒赏掌柜伙计们多年的辛劳,青璃给众人送了一些京都的特产,海味每人一包,乐得众人合不拢嘴,直呼东家仁慈,这不是银子多少的事,从京都不远千里带回来,光是这种心意就是满满的,众人纷纷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好好干,不能愧对东家。
离农历七月半的中元节还有两天,青璃准备带着于嬷嬷,麦芽麦冬三人回到村里,前天堂姐莫青菊到镇上一趟,大伯种下的甜瓜已经出了苗,他对这种瓜果没有培育的经验,买了本书,不识得几个大字看不懂,莫青菊倒是认识字,可是上面说的太专业,两个人研究一两天,也没有领会意思,合计找青璃一起,若是能大范围的种植成功,家里多个进项,北地百姓们也能多吃上一个品种的瓜果。
村里人思想不够开放,总是认为,种植粮食才是正途,那些药材,瓜果,都不能填饱肚子,却忽略它们的价值,南边的种子多半娇贵,在北边水土不服,秧苗黄黄的,农民们不懂,不会护理,导致不能成活,大家一心扑到粮食上,没闲情研究这个。
青璃自己也不是农业专家,不过这次提供的种子是空间出品,相信成活一定没有问题,期间出现一些问题,可以用灵泉水稀释,等到甜瓜再次结果取种,基因得到了改良,也跟着能适应北边的气候。
从本质上说,农民们的想法没有错,都是靠天吃饭,家有存粮心才不慌,受气候限制,稻米麦子一年一熟,若是能研制出高产或者耐寒,成熟期短的稻种,那对北地农民来说,才是一件大实事。
“小姐,咱们今儿就要回村吗?”
麦芽洗漱得当之后,轻手轻脚地走进内室,见自家小姐睁着眼睛,出声询问,“张大娘做好了早膳,和于嬷嬷一起出门了,说是中元节要到了,得准备香烛和纸钱。”
“恩,还是张大娘想的周到啊。”
青璃才想起来,走之前答应李墨轩,要在那天去李伯母坟头祭拜。这事可不能失信于人,不单单香烛,瓜果糕饼,水酒,都要准备着。
用过早膳,青璃主仆四人登上马车,到达村上只用两刻多钟,记得原来爹写信说过,给族里捐了点银子,族里组织修路,现在乡亲们到镇上不用走小路,夜晚也不用在荒郊野外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走,夏日里还担心有蛇,回去的路被拓宽,有很长一段都是青石板路,不但方便莫家村,相邻几个村里跟着受益,后来都是自发上来帮忙,谁也没提工钱的事。
刚进莫家村口,还是一个小杂货铺,青璃还记得,以前在他家用一个铜板买粘牙的麦芽糖吃,越往里面走越宽敞,当年很多人家吃不饱穿不暖,住黄泥房,茅草屋,这几年也跟着发家致富,盖上了砖瓦房,村里大不一样。
正是农忙之际,村里人家里几乎不留人,都在田间挥汗如雨,路过祠堂旁边一所宅院,隐隐还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这也是爹莫如湖提议,族长组织办的村里的族学。
“璃丫头,你回来了是不是?”
“当年丑丫也是女大十八变了,美得和天上的仙女一样!”
一路上,青璃探着脑袋,让马车缓缓慢行,和村里人打招呼,有很多人放下之手中的活计,相当热情,最后围拢上一批人,青璃的只好让车夫停车。
虽是早晨,太阳火辣辣地,男人们卷着裤腿,妇人还好点,穿着破旧的衣裤,手里都是泥巴,用袖子抹了一把汗,红彤彤的面庞带着笑意。
“璃丫头,上俺们家坐坐吧,俺们家以前那泥屋,早就推倒了,现在是青砖瓦房哩!”
一个中年汉子面带骄傲,以前家里穷,时不时还要借粮度日,多亏莫秀才啊,自己致富还不忘记族人,他跟着干了几年,赚了百两银子,家里的娃念上书,族人不收银子,还能拿到鸡蛋做补贴,族里以往在外做工的汉子们都回了家,努力种田,闲暇时间养猪养鸡鸭养鱼,做豆腐皮,等着统一回收。
“嘿,莫大壮,谁家不是砖瓦房啊,让璃丫头上我们家去,她婶子给她做烧鸡吃!”
众人跟着哄笑,家里的日子红火着呢,曾经莫家村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子,土地薄,族里也没银子,族学都没有,条件稍微过的去的人家想让小子识字,找不到先生,到了成亲年龄的男子,也讨不到媳妇儿。当然,现在大不一样,镇上水灵的姑娘都想嫁到村里,莫家出来举人,将来考中进士做官,还不得帮衬族里,而且还有一个四品将军,镇上的人一提莫家村,没有不知道的。
青璃看着乡亲们的笑脸,觉得格外质朴,那是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她笑眯眯地和大家招手,只道已经几年没有回家,等有时间请大家一起聚聚,办个席面,众人都说好,盘算着办席面,家里出点什么。
等人群散去,马车一路向前,很快就到了青璃家,有村里小娃闻风而动,跑到家里给崔奶奶送信,她笑眯眯站在门口迎接,见到青璃下车之后,马上认出了她,“我们家的四小姐,长的真俊!”
“崔奶奶,我回来了!”
青璃快步走进了院子,前院很大,养了几只鸡鸭,和四年前一模一样,在大树底下,有一个小石墩子,那也是曾经她埋下财宝的地方,屋门前有一条用河中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是她和小弟子喜在河边捡的石头。
屋后是一片菜地,很多蔬菜已经结了果,家里不算大,她走了一圈,顺着院墙看了看刘小花家,她家的屋子托给自家打理,一直没人住,院子却种了一块菜地,应该是自家的。
她的内室没有多大的变化,麦芽只做了简单的整理,梳妆台变了模样,崔奶奶说这是山子哥自己在山上砍的木头,做成的样式,一共有好几层的抽屉,上面镶嵌了铜镜,漆油雕花。
“小姐,您屋子比较空,但是奴婢只换了丝被和纱帐,别的都没动。”
麦芽从马车上取下青璃的专用茶具,摆放到桌上,麦冬默不作声地摆首饰匣子,于嬷嬷见就自己一个人闲着,摸了摸鼻子,开始整理衣物,一切井然有序。
崔奶奶身子还好,原来弯曲的背挺直了不少,说话也比以往爽朗,这么多年过日子舒心,时常带笑,主家想让孙子东娃跟着小少爷子喜一起去凤阳读书,不过东娃还是拒绝了,家里没人,他要陪着自己这个老婆子,平日早上也帮着喂鸡鸭,孝顺懂事,还学会种菜抓虫,学问一直做的好,总得先生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