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宋王应麟 > 第一九六章 另眼相看(第1页)

第一九六章 另眼相看(第1页)

朝堂之上,青苗又起纷争,皇帝赵顼与宰相王安石很是恼怒!王安石回到家中,气愤不已,万万没想到一向器重的林昭会如此这般钱塘县成为保守官员们用来攻讦青苗法的典型是一方面,还有便是林昭那封纵论青苗法的奏疏,更是让他不快!王安石坚定地认为,青苗法是好的,纵然有些许瑕疵,也是下面的人执行过程中任意妄为所致至于林昭所言,完全是危言耸听,至少这种质疑青苗法的态度,就让人很是恼火!林昭已经变了,王相公如是认为王雱见到父亲的模样,心中有数,知道父亲是为什么事情而恼怒林昭的表现着实有些不像样子,不好好推行青苗法,反而是数落指责在他看来,哪怕是青苗法真的有些许小问题,以林昭的身份也不该多说什么,至少是应该维护变法,而非是如此拆台离开汴京的这一年多里,林昭与王家的关系越发的远了,他已经不是当年江宁孟家那个书童了听闻林昭在杭州备受赵抃与苏轼的厚待,这其中可能不是没有原因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兴许林昭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转变的不支持青苗法,就意味着与王家分道扬镳,林昭已经开始逐渐远去王雱突然有些后悔,当初何必巴巴地为他们说和,如今看来,吕惠卿才是父亲真正的左膀右臂,忠诚的好帮手而林昭,曾经是现在已经不是了!王雱突然心念一动林昭的变化原因有很多莫非也与此有关?他与吕惠卿之间的矛盾很深,很有可能是因为担心吕惠卿的报复或许林昭是认定了自己父子会站在吕惠卿一边,为了自保才倒向旧党一边的他对自己和父亲就这么没信心吗?纵然是王安石器重吕惠卿,平日里也是在一起相处,但是在这件事上,林昭与吕惠卿之间,绝对是一碗水端平的何以林昭会动了这样的心思呢?看来他是我自己父子没信心……王雱骤然间觉得,为了调解他二人矛盾的付出全都白费了原来人家根本就不领情越是这样想,王雱这心里就越发的难受,对林昭的态度也越发的恼恨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林昭与王安石家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皇帝赵顼的心情也不好,他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就是因为林昭和蔡京,他特意提议将钱塘县和余杭县,乃至后来整个两浙路试行青苗法,对林昭可以说是寄予厚望,可是没想到他是这样回报自己的弄出如此大的反差,让人下不来台虽说此事并非林昭直接导致,但是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弄出了很恶劣的影响对此,赵顼难免有所不满!林昭更是历数青苗法的不是,对此赵顼并不相信毕竟青苗法在他的眼中太过的完美,哪里是其他人随便几句话就能够动摇的何况此事现在已经关系到他皇帝的尊严与面子,更加不能轻易松口林昭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在下降,尤其是从杭州得知详细情况之后,心里更加的不舒坦了!富阳县的意外死亡案,林昭竟然知情,并且参与其中虽说苏轼并未提及,但事实已经很明确了,很可能是林昭与苏轼联手策划赵顼心中感觉,杭州的这些官员们竟然在底下,瞒着自己搞小动作,莫非是串联起来有什么企图?最为重要的是,如此秘密的消息,苏轼是以密奏的方式报告的,那就是说这个消息还不曾扩散,可御史又是从何处得到消息的呢?而且反应如此迅速,根本不多给自己和王安石反应的时间,骤然间便在朝堂上提出来,引起轩然大波最合理的怀疑,便是林昭与苏轼泄露了消息可当真就如此巧合吗?抑或者是某些人有意而为之的结果呢?赵顼本就是个多疑之人,这会心中更是疑窦重生,莫非是有人故意设计好要如此行事?怎么隐约之间有种被算计的感觉?自从上次被吕惠卿利用之后,赵顼在这方面就特别的敏感至于这次的事情,他完全没有疑心到吕惠卿,毕竟吕惠卿没有参与的机会,何况他也是这件事大受害者!总而言之,皇帝赵顼和宰相王安石都对林昭很不爽!纸终究还是保不住火的,当朝廷质问林昭在钱塘县青苗法推行过程中表现时,林昭的某些言论,以及那些对青苗法的见解终究还是曝光了密奏又如何?至始至终没有推行青苗法,已经是个很好的证明了,结果只会让赵顼与王安石对林昭更加的不满!不过这一切在目前看来,表现的并不明显,至少林昭表面上没有任何的过错,自然不能轻易怎么着……至于富阳县王员外之死,朝廷也迅速派人调查,富阳县令刘惠在这件事中确实有处置不当的情况至于三十户一担保的情况,则是被做成青苗法推行舞弊的典型论罪刘惠根本没有来级的享受论功行赏的快乐,甚至从来不曾有过升官的机会就这么着因为急功近利,以及些许偶然事件而倒台了,至于生死,自然会有三法司去定论很悲催的县令,他根本就没话说,即便明知道全国地方官大部分都是在干,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有道是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他就是这种不长眼的典型,自然就得严惩不贷了要知道,皇帝赵顼与宰相王安石根本就没有打算承认青苗法有什么不对结果只能是认定,是刘惠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这种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是极少数,极个别的这一次他必须死必须要明正典刑对于这样的结果朝中大臣们只能是失望,毕竟没有触及事情的根本说到底,只是治标不治本,起不了太大作用官家和王相公明显是有点讳疾忌医,就连林昭亲自上奏都是这般结果,有见识的朝中大臣,难免会有所失望不过,与此同时他们对林昭是越发的佩服,越发的有兴趣了在此之前,林昭可是被看成是新党坚定的追随者,王安石的嫡系亲信但是通过这件事,很明确的事实摆在这里,林昭并不是是那种一位钻营向上的人物至少他愿意说真话,哪怕是真话很刺耳,同时发觉他说的很多东西都是对的由此可见,林昭的私心并不是那么强烈,他更多还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至少态度从从始至终都是端正的林昭开始让保守派的官员另眼相看!文彦博文相公回到家中时六子文及甫便侍候身前!其他几个儿子多部分都外出做官了,文及甫因为还在读书,加之文彦博特别的器重,一直留在身边教养“父亲,听说林东阳出事了!”文及甫一边为父亲奉茶,一边小声探问因为以前在汴京有过几次接触,勉强也算得上是朋友,所以听闻风声之后,文及甫有些好奇,这才忍不住询问文彦博笑道:“你们消息还很灵通嘛?”“太学那边都传开了,据说是林昭因为青苗法得罪了官家和王相公!”“确有此事……”文彦博对儿子没有丝毫隐瞒文及甫道:“那林昭的前程会受到影响?”“兴许吧!”文彦博似乎是在自言自语,旋即又问道:“此事,你怎么看,你觉得林昭是对是错?不必考虑为父的立场!”文及甫道:“单单是报答知遇之恩的话,林东阳就错了;但作为一个朝廷的臣子,一个忠心耿耿臣子,这么做就没错!”“是啊,之前有些小看了林东阳这孩子,没想到品性还是很不错的,这次是有些为难他了!”文彦博一声叹息,已经很好表明了心迹至少在他心目中,林昭的做法是对的,印象更是蹭蹭提高了许多文及甫道:“那林东阳是否会因此受到牵连?”“多少会有一些,不过想必不会特别严重,官家还是要有分寸的!”文彦博道:“只是林昭今后的仕途恐怕比较难走了……”“父亲的意思是,因为这件事,林昭会与王相公决裂,脱离关系?”文及甫小声试探道:“那林昭现在肯定是孤身一人,他也是个不可多得人才,父亲有没有想法将他吸纳……”文彦博立即摆手道:“与王家之间的关系裂痕肯定是有了,但是决裂应该不至于这么快,至于其他的,千万不要乱动心思,免得落下结党营私的口实”林昭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引起了官家与王相公的震怒,更不知道文相公已经对自己青睐有加,更不知道远在洛阳,也有人注意到了自己~~~~~~~~~~~~~~~~~~~~~~~~~~~~~~~~~~~~~~另眼相看林昭的何止是文彦博,就连远在洛阳的司马光都是对林赞不绝口!天津桥位于洛水之上,隋唐时期,天津晓月曾经是洛阳的古代八景之一经历了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征战后,洛阳城已经残破不堪,早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昌盛正是因此,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中,有四个选择了建都汴京唯一特别的便是后唐,他们的都城在洛阳,最终却也是惨败尤其是国破之时,末代后唐皇帝抱着传国玉玺**自此之后“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宝贝便消失不见了成为后世的一桩疑案,同时让后世的许多皇帝赶到分外遗憾洛阳由此可是破败,本来后来是又一次机会重新繁盛的宋太祖赵匡胤就出声在洛阳夹马营地,对此很有感情的尤其是后来,为了约束兄弟赵光义的行径,并且为大宋都城的安危担忧,故而有意迁都洛阳可惜后来此事作罢,烛影摇红一事发生,太祖皇帝就一死,迁都之事就被永久搁置了虽说洛阳有西京之名,但是地位与状况并为改善多少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前来洛阳拜访的人可是不少,他们来洛阳的目的就两个因为这里居住了两个很有吸引力的人,一个叫做司马光,一个叫做邵雍!司马光因为与王安石不和,准确地说因为他反对青苗法太过jīliè,在汴京与王安石势成水火奈何官家赵顼是铁了心支持王安石搞改革变法,司马光的存在瞬间就有些尴尬了也不知道是无奈,还是无声的抗议,司马光便请求离开汴京,来到洛阳,判西京留守虽说也是高官,但毕竟是远离的朝廷中枢不过司马光对此并不在意,最初是抱着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来此的,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安心撰写《资治通鉴》可是时间长了,司马光才发现,自己根本就闲不下来不关心朝廷政事那是假话,尤其是青苗法推行之后,司马光更是格外留意各方面状况毕竟当初自己曾经jīliè反对过所谓变法,尤其是这个青苗法司马光也格外执拗,想要验证一下到底是谁对谁错!最初的时候,听到消息,说是各地青苗法的推行十分成功,司马光对此难以置信,故而派人前去民间调查还没等有个结果,钱塘县的事情已经在汴京闹开了司马光瞬间就明白了,顿时有种开怀的感觉,说到底还是自己是对的可是当真正得到验证之后,司马光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兴奋,因为皇帝赵顼压根就不相信这让司马光有种深深的忧虑,讳疾忌医还是满不在乎?想想就烦人趁着傍晚天气凉爽,司马光独自一人外出散步不想,晚风轻拂,水波荡漾,竟然在天津桥头遇到了老朋友邵雍!邵雍大事此时正站在天津桥头远望南方天际,似乎在思考什么事情,眼神之中也透露出些许的凝重司马光瞧见之后有些惊诧,很少见到邵雍如此,今日这是怎么了?莫非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未完待续……)R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