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雄霸汉末 > 第二十一章 行岁除大典迎正旦新年1(第3页)

第二十一章 行岁除大典迎正旦新年1(第3页)

历史上的曹植,天资要比曹丕高得多,曹操对曹植的溺爱,将其人培养成了1个纨绔子弟。

所以,曹植没有完全兑现出来其人的天赋。

这个时空,允文允武、体察到民生多艰的曹植,却截然不同。

赵旻身为曹植之师……尽管其人非常不负责任,但其人明显可看出,曹植除才思敏捷、文采斐然等等历史上已经展现出来的优点之外;

其人还具备深知民间疾苦、为政令查漏补缺、熟读儒家经典、通晓律法、精于人情等等优点。

而曹植上述之优点,皆为在尚书台任职之必备素质。

而且,与恩威并施、颇有手腕的曹丕明显不同,曹植的御下能力,是其人短板,所以曹植不太适合牧守1方。

综上所述,赵旻不是偏心,而是根据两者各自的特点,为2人规划不同的发展路线。

遑论赵旻也清楚,曹丕始终存有野心,所以决不能让其人任尚书台这等中枢、要害之职。

这对曹丕来说,未尝不算1种保护。

对对于曹彰的规划,赵旻可谓煞费苦心。

因为曹彰的性格弱点,同样明显。

【作者题外话】:这1章开始,咱们重温1下历史上曹彰其人。

曹彰是曹丕同母弟,刚猛强悍,曾多次觊觎储君大位。

不出意外,曹**后3年(223),曹彰便壮年暴薨,年仅3十5岁。

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史家均把曹彰之死归罪于曹丕,《魏氏春秋》与《世说新语》皆有相关记载,可知绝非空穴来风。

其实曹彰之死,祸出文帝,确系无可置疑。

陈寿在《任城王传》中伏笔甚多,讳无可讳。

作为曹丕的同母兄弟,曹彰与曹植均有夺嫡之心。

不同之处,在于曹植并不以军功见长,而曹彰不仅战功赫赫,还曾1度掌握曹魏中军。

这很容易引来曹丕的猜忌。

另外,曹彰“不念读书慕圣道”,亦不通晓前代兴衰教训,不能客观地看待当时的政治环境,在曹**后仍旧放纵恣睢、不加收敛;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咱们就现存史料,探讨1下曹彰的悲剧根源。

曹彰具备极其卓越的军事才干,冠绝同辈兄弟。

这是曹彰受到曹操宠爱的理由,也是曹彰受到曹丕猜忌的理由。

按《任城王传》记载,曹彰“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几乎是吕布、马超之伦,悍勇无匹。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

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魏书任城威王传》

同时,曹彰不仅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与格斗技巧,还“数从征伐,志意慷慨”,积累了宝贵的临阵经验。

(曹彰)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魏书任城威王传》

虽然曹操在世时,曾多次携带诸子(包括曹昂、曹丕、曹植、曹彰)随军从征,但论军事才干,诸子皆不及曹彰。

建安2十3年(218)代郡乌丸叛乱,曹操遣曹彰率军往讨。

下1章咱们继续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