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雄霸汉末 > 第一百九十章 千般皆如意万事定称心10(第1页)

第一百九十章 千般皆如意万事定称心10(第1页)

卫府的屯田,与袁绍的屯田迥异。

袁绍一方的屯田,一户五人之家,最多耕种三十亩便已达极限。

得益于足够的耕牛、三铧犁、腐植酸新肥、优质种子以及赵旻的水利知识等等因素,一户五人之家,可屯田五十亩以上。

简言之:五人屯田,五十亩起步。

五万人屯田……

当然不是五十万亩起步,而是八十万亩起步。

因为大面积耕种,因可共用耕牛及各种农具,以及便于组织之故,因此耕种效率要提升一大截。

尽管并州的农田,因受制于其地理环境,不可能有五、六十万亩阡陌相连这种情况。

所以说,扶罗韩是懂卫府屯田的。

于是乎,其人赔着笑脸道:“文远大人想必亦知,并州刺史部因地形限制,其田散布于诸郡之间。

此外,俺等鲜卑人本不懂耕种,亦应如凉州一般,需汉民悉心教导。

是故俺以为,三万人已是极限。

其后,俺鲜卑人亦可如汉民繁衍生息,待丁口增长后,自有余力屯更多田亩,不知文远大人以为如何?”

这事儿,张辽其实有发言权。

因为早在三年前,赵旻便已开始不断向人口稀少的河东郡、河南郡、弘农郡迁徙南匈奴人。

若非如此,昔日帝都洛阳城、河东安邑城、弘农郡郡治弘农城等大邑,又岂能如此快便初步恢复元气?

所以,与懂卫府屯田的扶罗韩情况类似,辽哥也是懂迁徙胡人的。

于是乎……

辽哥便与扶罗韩二人,讨论起“迁徙胡人”、“如何快速有效屯田”这两大技术问题来。

张辽反问扶罗韩。

“扶罗韩大人,我将贵部部众打散编户、且令其众与汉人混居,如此一来,便是贵部有十万之众,我亦可编户齐民,扶罗韩大人以为然否?”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扶罗韩只觉,自己与这位“文远大人”,可谓是棋逢对手。

二人就此……开始了激烈的辩论。

而一番探讨、争论之后……

继承了自己祖父檀石槐遗志、一心想带领鲜卑部众走向辉煌的扶罗韩,只觉自己如醍醐灌顶一般……

是的,扶罗韩悟了。

这里,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汉末鲜卑人的相关历史。

扶罗韩,确实是昔年鲜卑老大人檀石槐的亲孙子。

光和中,檀石槐死,时年四十五,子和连代立。

和连才力不及父,亦数为寇抄,性贪淫,断法不平,众畔者半。

后出攻北地,廉人善弩射者射中和连,即死。

其子骞曼年小,兄子魁头立。

后骞曼长大,与魁头争国,众遂离散。

魁头死,弟步度根立。

自檀石槐后,诸大人遂世相传袭。

摘自《后汉书之乌桓鲜卑列传》

鲜卑步度根既立,众稍(渐渐)衰弱,中兄扶罗韩亦别拥众数万为大人。

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