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与兄,实不相瞒,公仁兄而今在卫府掌钱粮财帛、战马武备之进出,实不能出任冀州刺史。
是故,还请公与兄另择贤能之士。
云以为,故太尉陈公之高徒、青州名士华子鱼亦可任冀州刺史之职,不知公与兄以为如何?”
由此可见,赵云确实也曾下过1番苦功。
其实,有资格、有能力、而且适合出任冀州刺史之人,绝对不止董昭、华歆2人。
谋士之中,广陵太守陈登、大鸿胪陈矫、陈留太守耿纪、历史上的孙吴尚书令(实际就是丞相)严畯等人……
以及武将之中的乐进、于禁、张辽、徐晃、黄忠、太史慈、臧霸等人,任冀州刺史皆绝无问题。
但最合适人选还是董昭,其次才是华歆。
至于赵旻为何执意……要让河北士人自行推举冀州刺史,原因并不难猜。
现如今,河北冀州情况特殊:袁绍对待河北士族、豪族所采取的策略,是“以宽济宽”。
而且,与历史截然不同的是,在赵旻1番骚操作之后,河北非但没有大乱,反而实现了和平过渡。
所以,为了稳定河北局势,赵旻只能暂时延续袁绍“以宽济宽”之政策。
只待袁绍1众故臣为袁绍守孝期满、履职赴任之后,赵旻便决定调遣大军进驻冀州,为推行新政做足准备。
但在此之前,赵旻需要新任冀州刺史安抚、并且稳住河北士族及豪族,以防止河北发生暴动。
所以说,出身兖州豪族、又曾在袁绍麾下为臣属的董昭,才是最佳人选。
但董昭当然不可能抛开卫府、跑来邺城做冀州刺史,所以,素以清廉多智而著称于世,且与管宁、邴原合称“1龙”的华歆,便成了冀州刺史的不2人选。
同1时间……
行军已近两个月的刘备、关羽、张飞、魏延等人,终于抵达交趾刺史部日南郡边缘。
诸葛亮则被刘备留在9真郡,负责调度粮草、辎重。
当然了,此时的日南郡,早已是林邑国。
汉顺帝永和2年(西历137年),原大汉日南郡象林县功曹区怜,率领占族数千人起兵,攻打象林县,并杀死县令。
随后,区怜占领了整个象林县,并自称“林邑王”。
林邑国由此而立国。
在随后的6十余年中,包括士燮实际统治交趾刺史部时期,林邑国便始终没有停止蚕食日南郡的脚步。
先前,刘备因需对付孙权、抵御赵旻、图谋荆州,因此暂时无暇顾及其辖区最南端之日南郡。
而今,由于赵旻势力膨胀过快,兼且因卫府并入太子属官之故,本就手握大义的赵旻变得更加无懈可击,使得颇有些心灰意冷的刘备,在暂时无力北进的情况下,只好向南安定内乱。
说来使人哭笑不得。
身为交趾刺史部实际上的统治者,刘备居然未曾来过9真、日南2郡。
是以,当其人兴致勃勃地率军向东察看地势之时,方才惊愕地发现:
9真、日南2郡皆靠海,若其人率军向南至郁林郡海滨,再由海路至9真、日南2郡之交界处,那么……
如此节省之行军时间且不提,刘备至少能节省1半军粮!
更何况这1路走来,沿途几乎皆是热带雨林。
即便有当地向导引路,这闷热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也使得刘备军苦不堪言。
于是乎,当看到碧波万顷、无边无际的南海(实际上是后世之北部湾)时,不止刘备,就连关、张、魏延3人,也皆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然而,事已至此,懊悔又有何用?
此时此地,充分吸取教训的刘备,指着南方日南郡那1望无垠的平川,对关羽、张飞、魏延这3员猛将道。
“云长、翼德、文长,此番某等务必速战速决,待处置逆贼之后,某等尚需反复查探,何处可设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