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所求也。
”
以为鲁相。
--《武帝纪》
毕谌为东平国(兖州)强宗,故叛降吕布之事,竟一笔带过;没受任何处分,还做了鲁国国相。
兖州乱,(徐)翕、(毛)晖皆叛。
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臧)霸。
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
霸不从命。
太祖叹息,乃皆以翕、晖为郡守。
--《魏书十八》
徐翕、毛晖,有“青徐黑道”臧霸罩着,曹操就不得不继续用之为郡守。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非出本心,实不得已。
曹公势强之后,一改旧习,对叛乱者可谓心狠手辣。
刘备叛逃徐州,阖门惨死。
先主临豫州,住小沛,数丧嫡室。
--《蜀书四》
昌霸作乱东海,枭首示众。
昌豨复叛,遣禁征之。
禁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
--《魏书十八》
注:昌豨即昌霸,豨应为贬义代称。
伏完暗通献帝,夷灭三族。
(曹公)遂将(伏)后下暴室,以幽崩。
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
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后汉书卷十-下》
可见曹公“善待叛将”,是有条件的: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客居兖州、根基未牢时,不得不摆出一副宽大为怀的嘴脸。
兵强马壮、扫灭群雄后,尽诛叛臣,杀鸡儆猴,彰显天威。
曹操地位微贱时,不仅从善如流,对豪门望族更是尊奉有加;甚至敢驳袁绍面子、保护地方豪门。
弘农杨彪、鲁国孔融,皆汉末清流,出豪门望族。
在士人中威望极高,名震天下。
袁绍与杨彪、孔融不睦,点名让曹操替自己杀了他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