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意已决,设立皇家奖学金!”向丁高声宣布,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朕将每年拨出专款,用于资助有潜力的学生前往海外各国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待学成归来,报效朝廷,建设更加强盛的国家!”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支持改革的官员们纷纷叫好,认为这是开创历史的壮举;而以苏大儒为首的保守派则面露难色,他们固守传统,对海外诸国抱有偏见,认为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
“陛下,”苏大儒颤巍巍地站了出来,花白的胡须随着他的呼吸微微抖动,“老臣斗胆,恳请陛下三思啊!我朝文化源远流长,岂能妄自菲薄,向蛮夷之地学习?此举实属不妥啊!”
“苏爱卿请勿激动,”向丁示意他稍安勿躁,语气温和却又不失威严,“朕设立奖学金,并非妄自菲薄,而是希望我朝的青年才俊能够博采众长,将海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回,与我朝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推动我朝的进一步发展,这有何不妥之处呢?”
向丁的话音刚落,丁瑶也起身走到他身旁,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地说道:“本宫以为,设立奖学金一事,利国利民,意义深远。本宫会亲自参与奖学金的评选工作,确保公平公正,选拔出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优秀学子,让他们不负众望,学成归来,为我朝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向丁没有阻止这场争论,他知道,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阻力,只有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辩论,才能最终达成共识。
散朝后,向丁将苏大儒单独留下。“苏爱卿,”向丁语气和缓,“朕知道你一心为国,但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啊……”
苏大儒眉头紧锁,沉默不语。他知道皇帝的决心已定,但他心中依然充满了疑虑和担忧……
苏大儒眉头紧锁,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欲言又止。向丁见状,温言道:“苏爱卿,朕明白你的担忧。你所珍视的,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你怕外来的风气会冲撞了它,对吗?”
苏大儒抬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缓缓点头。向丁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青翠的御花园,轻声道:“朕也珍视它。但朕认为,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将它束之高阁,而是要让它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学习海外的长处,并非是抛弃自身的根基,而是为了更好地滋养它,让它更加枝繁叶茂。”
向丁转过身,目光真诚地望向苏大儒,“朕相信,我朝的青年才俊,心中自有判断,他们会带着我们优秀的文化底蕴,去汲取海外的知识,最终将它们融合,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苏大儒沉默了,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帝王,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看到了向丁的决心,也看到了他对文化的尊重,更看到了他对未来的期许。
与此同时,新学堂内,李夫子正兴致勃勃地向学生们介绍着皇家奖学金的申请细则。“这次机会难得,你们一定要好好准备,争取能够远渡重洋,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尤其是那些出身贫寒的学生,更是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然而,这番热烈的景象,却在一些旧学学生眼中显得格外刺眼。
“哼,崇洋媚外!”王书生不屑地冷哼一声,将手中的书卷重重地拍在桌上,“我朝诗书礼仪,才是正统之道,何须向蛮夷学习?”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几名旧学学生的附和,他们对新学本就心存排斥,如今看到新学学生如此积极地申请奖学金,更是心生不满。
李夫子见状,眉头微皱,正欲开口,却见王书生猛地站起身,径直走到他面前,语气挑衅地说道:“李夫子,我倒想问问,这奖学金的名额,是不是都已经被你们新学堂的学生内定好了?”
李夫子闻言,面色一沉,“王书生,你……”
“够了!”一声怒喝打断了李夫子的话,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王书生的好友,赵学士脸色铁青地站在门口,“你如此无理取闹,成何体统!”
赵学士的怒斥让王书生愣住了,他从未见过一向温文尔雅的赵兄如此严厉。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凝固,李夫子放下手中的书卷,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赵兄,你……”王书生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却在赵学士凌厉的目光下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