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扬名立万隐喻乔任梁事件 > 第二十七章 王胡(第3页)

第二十七章 王胡(第3页)

这无异于忽悠,但这等忽悠久了,谁都知道是假的。

只不过因为是官学,牵扯着世家利益,传承已久,官员们都不愿去捅破那层窗户纸。

而古文经则重训诂,求本意。

先秦之文字、发音,和汉代皆有不同。

所以训诂,就是以文字之形体与发音,解释文字本意。

即为追求本意,自然无法曲解其意,也更容易为人接受。

而且今文经为官学已三百余年,世家大族皆习,又因察举制,相互之间利益输送,垄断士人上升渠道。

那么自然的,站在对立面的古文经,便如同宦官之鸿都门学一样,为打破垄断之工具。

民间之士苦于无上升渠道,又多不愿与宦官合流,自然倾向古文经。

在知晓这些后,杨明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古文经就是世之良药?

也并不是。

所谓古文经就是追求经文本意,那么经文一定就是对的吗?

或者即便经文是对的,就一定符合汉代社会吗?

社会在前进,经文也有时代局限性。

经学之争,说到底依然是政治之争。

若今日大汉独尊道家,那经学之争,必然就会成为道法之争。

因此对杨明而言,他只需知道郑学有成为国学之潜力,然后可以利用它整合政治资源即可。

更深入的研究,于他而言并无用处。

不过,即便浅尝辄止,也需学有所成,不然泛泛而谈,自然谁也不会信你。

并且兼采之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古、今文经之争自汉哀帝始也有近两百年,自然也有不少人尝试兼采,但无一成功。

这也让杨明越发好奇,郑玄是如何做到的。

在不其山求学的第八日,郑玄终于准备要在书院进行授课。

杨明也即将迎来他学习郑学的第一课。

此次授课是面向所有弟子。

与大儒而言,弟子均有入室弟子与普通弟子之分。

入室弟子不仅能时常得到与大儒私下交流、论经之机会。

例如古文经大儒、郑玄之师马融,只授课于入室弟子,然后再由入室弟子教授普通弟子。

郑玄昔日便是因此求学三年不得见马融一面。

也因此,郑玄授课,大多面向所有弟子。

他授课时往往大门敞开,其内弟子满座,门外窗外也都站满弟子,场景颇为壮观。

这一日,他从庐中出来,准备往书屋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