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司和东厂、锦衣卫的人都去浙江了?”
乾清宫中,朱翊钧对着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问道。
“回禀皇爷,今天早晨就出发了,走的是陆路,年底之前,一准能到浙江。”
“该叮嘱过的都叮嘱过了没有?”
“三法司的人奴婢不好多说,可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奴婢已然叮嘱,查办官员不是目的,稽查走私也不是目的,目的是在浙江设立市舶司跟海防馆。”
“带队去的是北镇抚司掌印宋金,他是锦衣卫里的老人了,他知道该怎么做,想来是出不了什么差池。”
朱翊钧点点头,“你这么交代他们是对的。”
“查人、抓人、拿人,乃至杀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但这些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手段再多,达不到目的,也是无济于事。”
“自王之垣从浙江巡抚的位置上致仕后,那里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重振纲常。”
“告诉宋金,让他在浙江好好折腾折腾,拿下几个典型官员出来。”
张诚回道:“奴婢明白,下去之后就给他们去信。”
这时,司礼监首席秉笔张鲸捧着一摞奏疏走进乾清宫。
刚一进门,张鲸的礼就到了,“奴婢张鲸,参见皇爷。”
朱翊钧抬头看向张鲸,“这些都是京师各衙门还有各地督抚的奏疏?”
“回禀皇爷,自万历十年起您定下规矩,让各个衙门还有各地督抚年底之前都要上一道奏疏,阐述一年之内其治下的各项差事。”
“这些都是京师各衙门的奏疏,还有一些是官员们阐事的奏疏。”
“各地督抚的奏疏因路程有远有近,送达京师的时间不一,还需等待明日两广的奏疏送达后,再一并呈至御前。”
朱翊钧用手一指身前的书案,“放这吧。”
“奴婢遵旨。”张鲸将一摞奏疏放到书案上。
朱翊钧拿起奏疏,逐个翻看。
那么多奏疏,翻看的时候选择性的阅读。
像翰林院、国子监这种清水衙门的奏疏,大致浏览一遍就可以。
像兵部、户部这种要害衙门的奏疏,则要仔细翻看。
本来一切都平静如常,直到朱翊钧翻看到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的奏疏。
这道奏疏可谓是鼎鼎大名,名为:《酒色财气四箴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