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要让忠王来吗……
按理说这是件让家中蓬荜生辉的事,可谢迟竟然犹豫了。他想到这事还牵扯太子,不知自己此时与忠王走得再近一步是好还是不好,而且,他还记得傅茂川的话。
——傅茂川说,让他上元之前,尽量不要出门了。
傅茂川是御前的掌事宦官,他说出这句话,必是皇帝的意思。谢迟虽不懂皇帝有怎样的考虑,但他明白此时应该遵从圣意。
那他出不出府是重点吗?显然不是。洛安城这么大,他又不打家劫舍,出府又有什么关系?
皇帝是不想让他和旁人走动。
或许是为平息事态,又或许还有别的顾虑,但总之,皇帝想让他过年时消停一些。
那他还是不见忠王为好。
谢迟想明白后,循循地吁出口气,吩咐刘双领:“拿纸笔来,我写回帖,你亲自给忠王府送去。”
。
是以当日下午,陆恒就看到了广恩伯府送来的回帖。彼时王妃卫氏也在,见他看着看着帖子忽地笑了,不禁好奇:“怎么了?”
“唉。”陆恒笑叹,“被广恩伯府拒之门外,真新鲜。”
“啊?”卫氏讶然,“为什么啊?”
“那天陛下让傅茂川嘱咐他过年别出门……可能把他吓着了。”陆恒无奈地摇摇头,“也罢,你备份厚礼让人送去,我让人把话带到就行了。他年纪太轻,万一走动多了让他浮躁起来,反倒害了他。”
卫氏觉得也对,便点头应下,交待身边的侍女去库里挑礼物出来,按着双份厚去备。
如此这般,谢迟在次日礼送到府中时,才知忠王提出前来原是真有正经事要说。
忠王差人递来的帖子说:第一,陛下口谕,让他养好伤后去紫宸殿当值。
——从含元殿到紫宸殿,虽然御前侍卫的身份没变,但因为离天子近了,实则也算小晋了级。
第二,忠王说元日大朝会后陛下照例封赏宗亲,赐了他五百户食邑。
——这说得上是一桩大事!
宗亲也分三六九等,食邑有多有少,像广恩伯府这种,压根就没有食邑可言了,只有固定的年俸。食邑五百户听起来不多,可一年算下来,府里会多千两左右的入账,相当于把年俸翻了个番。
这真是个实在的恩赏。而且,宗亲之间一定会知道这件事。
谢迟简直觉得心里一片明亮。如果说前阵在宫中的日子让他觉得日日乌云压顶的话,这两件喜事就是一道强烈灼热的阳光,把他心里一切的阴霾都驱散了。
再往下看,忠王在帖子上叮嘱他,回宫当值时理应去向皇帝写个恩。按规矩是先去问问紫宸殿前的宫人,皇帝方不方便见——当然这种小事皇帝多半是不见的,那就在殿门外磕个头便可。
谢迟认认真真地记下了这些事宜,然后放下帖子,去东厢房找叶蝉。
东厢是元晋的屋子,叶蝉正蹲在摇篮边一口一口喂元晋吃膳房刚送过来的蛋黄泥,突然背人从身后抱得一仰!
“啊!”她差点把碗扣过去,匆忙拿稳了,回过头瞪他,“你干嘛啊?”
谢迟喜色溢于言表,搓搓手问她:“晚上我们吃顿好的,怎么样?”
“啊?”叶蝉莫名其妙地打量他,心说过年这几天哪天吃得不好?
谢迟道:“我让膳房备个正经的席面,送去爷爷奶奶那儿,全家一起吃。”
西院里头,容萱看着眼前的四菜一汤正生气,她不信这里头没鬼。
可她还没想好怎么让人去探问,花穗就挑了帘进来说:“姨娘,夫人身边的青釉姑娘来了。说夫人那边吩咐,给您送两道菜。”
然后一道红烧牛肉、一道清炒山药就端了进来。青釉礼数也周全,菜送到了一福身便告退,一点都不跟西院的人多说话。对容萱的态度虽然恭敬,却也是不卑不亢的那种恭敬。
容萱心里的气更不打一处来——果然有鬼!
正院什么意思?变着法的给她下马威是吧?
前脚让膳房扣菜,后脚又自己送菜过来施恩。想让她看什么呀?让她明白这位正夫人在府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吗?
真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