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朕就是亡国之君几个女主 > 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2页)

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2页)

金濂想了想,也应是如此,若是想获利,其实应该是多搞一点金银铜锡来,这不是获利更多吗?

“臣谨遵圣诲。”金濂赶忙说道。

他是户部尚书,自然希望太仓里的银币越来越多,大明的银币越来越多,他似乎犯了一个历史惯性的错误。

胡濙俯首说道:“陛下,勋臣外戚、诸多王侯也多有问询,这是不是可以给他们开个档口,专门兑换银币?这宝源局一日就放那么一点币,根本不够用。”

宗人府事在永乐年间逐渐移交了户部,宗人府的大宗正,其实没什么权力。

大明的天只能有一片,那就是陛下。

朱棣根本不会允许自己的头上还有个大宗正,整日里对自己吆五喝六。

所以大明的大宗正和别朝不同,大明的大宗正就是皇帝本身,宗室所有事物,皆由陛下一言而决。

在大明当皇帝就是如此,大权独揽。

朱祁钰知道这还是产量问题,他摇头说道:“他们嫌慢,朕还嫌慢呢。”

“最近铸的银币全都给了太仓,朕还有两百万两白银,还在内承运库堆着纹丝不动呢,朕要了五万枚头功牌,还是插队了。”

“且排着吧。”

国事为重,兵仗局先做的是太仓的单子,民间的碎银正在宝源局打金花银,等打好之后,才会送到兵仗局去。

现在兵仗局全部的产能,都给了太仓,毕竟太仓,才是国事。

工部尚书石璞听到这些问题,十分疑惑的问道:“那为什么不能扩建一些呢?兵仗局现在极为繁忙,再投入一些,我们可以招揽更多的工匠,营缮司蒯祥在石景厂已经营建结束,随时听用。”

扩建,是一个好的办法。

兵仗局太监李永昌叹息的说道:“咱家也想扩建啊!咱家日思夜想的就是这个事儿了!但是却是招揽不到合用的工匠了。”

“兵仗局,现有住坐工匠三百余人,工匠一千两百余人,学徒五百余人,这些工匠已经是整个京师最多的银匠了,再多,也没有了。”

几乎所有的尚书都在小声的议论,只有胡濙老神在在,他在李永昌开口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是这个原因。

当年太宗文皇帝要南下西洋之时,整个南直隶的造船工匠,都云集在了清江船厂。

当时是何等的盛况?

胡濙是亲历者,当时平江伯陈碹任清江提举司,清江京卫、中都、直隶三总厂,下辖六十四个造船分厂,一年能造遮洋船两百余艘,钻风船三百余艘!

清江三总厂和四十六个造船分厂,有三千二百零六名住坐工匠。

永乐二十二年,卫河船厂并入清江三总厂,南京设立了龙江船厂,设龙江船长提举司,总领天下船务。

最后一次登记造册,工匠约有八千四百四十四人,分船厂有八十二艘。

大明为何天下无敌?

因为大明真的天下无敌。

李永昌此时找不到银匠,就像永乐年间,大明找不到一个闲着的船匠,一个道理,天下就这么大,哪有那么多人给你造船呢?

胡濙为什么不反对陛下的匠爵?为什么不反对提高工匠待遇?为什么不反对营建工匠学舍?

因为大明真的很需要工匠,而陛下的匠爵,可以把工匠们纳入管辖之内,提高工匠待遇,可以让匠户积极性更高,而工匠学舍,则旨在培养匠人。

工部尚书石璞并不负责兵仗局,那是内署,对于御制银币的技术要求,还是低估了。

匠爵四阶十六级,分别为:学徒、工匠、住坐工匠、大工匠,大明在籍的银匠,住坐工匠只有四百余人。

大工匠只有四个人。

现在将近八成的住坐工匠、所有的大工匠都在兵仗局了。

他本来以为工匠就可以胜任炉头,但是现在看来,住坐工匠,都不能胜任炉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