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明朝那些事儿全集TXT > 第370章 选择3(第2页)

第370章 选择3(第2页)

因为一直以来,左良玉都有个问题——廉政问题。文官的廉政问题,一般都是贪污受贿,而他的廉政问题,是抢劫。

按史料的说法,左良玉的军队纪律比较差,据说比某些流寇还要差,每到一地都放开抢。当兵的捞够了,他自己也没少捞,跟强盗头子没啥区别。

对他的上述举动,言官多次弹劾,朝廷心里有数,杨嗣昌有数,包括他自己也有数。现在是因为世道乱,如果要和平了,追究法律责任,他第一个就得蹲号子。

所以,他放跑了张献忠。

这下杨嗣昌惨了,好不容易找到个机会,又没了,无奈之下,他只能自己带兵,进入四川,围剿张献忠。

自打追剿张献忠开始,杨嗣昌就没舒坦过。

要知道,张献忠他老人家原本就是打游击的,而且在四川一带混过,地头很熟。四川本来地形又复杂,这里有个山,那里有个洞,经常追到半路,人就没了,杨大人只能满头大汗,坐下来看地图。

就这么追了大半年,毫无结果,据张献忠自己讲,杨嗣昌跟着他跑,离他最近的时候,也有三天的路,得意之余,有一天,他随口吟出一首诗。

这是一首诗,一首打油诗,一首至今尚在的打油诗(估计很多人都听过),打油诗都能流传千古,可见其不凡功力,其文如下:

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

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

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尺路。

文采是说不上了,意义比较深刻。所谓邵巡抚,是指四川巡抚邵捷春,廖参军,是指监军廖大亨。据张献忠同志观察,这二位一个是经常来转转,一个是经常跟着他走,只有杨嗣昌死追,可是没追上。

这首诗告诉我们,杨嗣昌很孤独。

所有的人,都在应付差事,出工不出力,在黑暗中坚持前行的人,只有他而已。

在史书上,杨嗣昌是很嚣张的,闹腾这么多年,骂他的口水,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然而无论怎么弹劾,就是不倒。就算他明明干错了事,却依然支持他,哪怕打了败仗,别人都受处分,他还能升官。

当年我曾很不理解,现在我很理解。

他只是信任这个人,彻底地相信他,相信他能力挽狂澜,即使事实告诉他,这或许只能是个梦想。

毕竟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能够彻底地相信一个人,是幸运的。

崇祯并没有看错人,杨嗣昌终将回报他的信任,用他的忠诚、努力,和生命。

崇祯十三年(1640)十二月,跟着张献忠转圈的杨嗣昌得到了一个令他惊讶的消息:张献忠失踪。

对张献忠的失踪,杨嗣昌非常关心,多方查找。其实如张头领永远失踪,那也倒好,但考虑到他突遭意外(比如被外星人绑走)的几率不大,为防止他在某地突然出现,必须尽快找到这人,妥善处理。

张献忠去向哪里,杨嗣昌是没有把握,四川、河南、陕西、湖广,反正中国大,能藏人的地方多,钻到山沟里就没影,鬼才知道。

但张献忠不会去哪里,他还有把握,比如京城、比如襄阳。

京城就不必说了,路远坑深,要找死,也不会这么个死法。而襄阳,是杨嗣昌的大本营,重兵集结,无论如何,绝不可能。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某某事情绝无可能,建议你给他两下,把他打醒。

张献忠正在去襄阳的路上。

对张献忠而言,去襄阳是比较靠谱的。首先,杨嗣昌总跟着他跑,兵力比较空虚;其次,他的老婆孩子都关在襄阳;更重要的是,在襄阳,有一个人,可以置杨嗣昌于死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创造了跑路的新纪录,据说一晚上跑了三百多里,先锋部队就到了,但人数不多——十二个。

虽然襄阳的兵力很少,但十二个人估计还是打不下来的,张献忠虽然没文凭,但有常识,这种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所以这十二个人的身份,并不是他的部下,而是杨嗣昌的传令兵。

他们穿着官军的衣服,趁夜混入了城。以后的故事,跟特洛伊木马计差不多,趁着夜半无人,出来放火(打是打不过的),城里就此一片糨糊,闹腾到天明,张献忠到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