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医案首页 > 第554章 中医药调理脉痹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第1页)

第554章 中医药调理脉痹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第1页)

脉痹(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病案]郭某,男性,49岁,于1982年4月就诊。他自述在1981年10月时发现脐右侧上方有硬索条状物,时常感到疼痛。他在某医院接受中药和理疗治疗,但疗效并不显着,索条状物向上延长至乳晕。他并没有明显的受伤史。

检查结果显示,自脐右侧至乳晕之间有一条长约19厘米的绳索样条状物,质地坚硬,没有红肿,但有触痛。当牵拉其两端时,出现明显凹陷性皮肤浅沟。经过诊断,郭某被确诊为右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方药]当归230克,赤芍230克,炙黄芪230克,络石藤450克,川芎150克,地龙150克,郁金150克,苏木150克,红花90克,制乳香90克。上药制成片剂,每片重0。3克,口服2次,每次10片。外用熨药:苏木15克,红花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干姜15克,千年健15克,鸡血腾15克,银花15克,樟脑15克,透骨草20克,花椒10克,桂枝10克。共碾成粗末,装入布袋内,再加少量白酒,缝口后上锅蒸热,置于患处,5分钟后更换(可一次取2袋),反复熨10次,每日1次,3~4日换新药。经治疗一月病愈。

[评析]血栓性浅静脉炎,一种常见于下肢的疾病,通常由一段静脉硬化闭塞引发,虽然在其他部位如四肢、胸腹壁等较为少见,但仍需引起重视。本病属于中医“脉痹”范畴,病机主要表现为气血运行滞缓,脉络闭阻。在中医理论中,气血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时,中医师会运用多种药物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活血行瘀、软坚通络、益气消肿、活血行气的目的。

在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时,中医师会选用当归、赤芍、红花、苏木、地龙等药物来活血行瘀、软坚通络,以促进气血流通,减轻病症。黄芪具有益气消肿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水肿。川芎、郁金等药物则具有活血行气的功效,能够促进气血运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病情。此外,乳香和络石藤等草药具有止痛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通过活血消肿、通络止痛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往往非常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预防,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站久坐,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同时,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总之,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下肢,而其他部位较为少见。中医在治疗本病时,通常采用活血行瘀、软坚通络、益气消肿、活血行气等综合治疗手段。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药物,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显着改善,临床效果良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调节和适当运动有助于预防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

喜欢每日医案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每日医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