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清话事人无弹窗 > 429 前车之鉴吴国的粮食会议(第6页)

429 前车之鉴吴国的粮食会议(第6页)

特重要的情报,一次同时放飞3只。

……

“陛下,刘署长求见。”

没一会,

刘千急匆匆进来,递上一张纸条。

“陛下,有件重要情报,臣不敢耽搁。”

李郁看完,很是狐疑。

“不应该啊,寡人猜得到北方缺粮,但是再怎么缺粮,京城也不至于1石米卖6两银子。”

刘千恭敬的答道:

“据臣所知,苏鲁交界的粮价大约在4两一石。4两,已经是很离谱的高价了,6两~有点不可思议。”

“你怎么看?”

“臣觉得6两银子的天价,一半是天灾,一半是人祸。”

“哼!”

李郁忍不住冷笑。

折腾吧,粮价飞天对吴国来说不是坏事。不过,清廷就不怕逼出个李自成吗。

李郁摇摇头,有些不解。

……

“陛下,臣还顺手调查了一下,现在吴国市面上粮价大致在2两5到3两。”

“这么高?”

李郁令侍卫找来农业署过往的报告,发现署长范众默其实正式汇报过。

但是,

自己没时间细看。

秘书处也没特意拎出来提醒自己。

李郁一时间很不悦,脸色阴沉。

刘千猜到了几分,但就那么恭敬的站着,微微弯腰,态度恭敬。

“你提醒的很好,若无其他事,就先下去吧。”

“是。”

……

次日,

李郁在道前街的议事厅召开了以“抑制粮价,增产进口”为主题的重臣闭门会。

众大臣、署长纷纷献计献策。

商业大臣胡雪余,思路清晰:

“粮价高,就是粮少人多。摆在我吴国面前的根本问题就是怎么增加粮食?”

副大臣福成:

“花银子,进口。暹罗大米历来量大便宜,从康熙伪帝开始,世面上进口的暹罗大米越来越多。要不然,北方粮价早上天了。”

经济大臣范京:

“尽快恢复江西的耕种。马忠义匪部已被剿灭,只要地方官府得力,今年江西的粮食收成可期。熬过眼前这几个月,粮价必定能打下来。”

见李郁沉吟,又补充道:

“臣认为,粮食渠道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放心。海上贸易的不可控因素太多。”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