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老子二章 > 第10章(第1页)

第10章(第1页)

【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①,天下之牝②,牝常以静胜牡③,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④,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⑤,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⑥人,小国不过欲入事⑦人。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⑧。

【注释】

①交:交汇,归附。②牝(pìn聘):雌性的鸟兽,含有柔弱的意思。③牡:雄性的鸟兽。以,前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后一句的“以”是“因为”的意思。④以下:用谦下的态度。以,用。⑤或:不定代词。实际这一个“或”指大国,下一句的“或”指小国。以、而:这里的用法一样。⑥兼畜:兼并占有,此处指得到别人的拥戴,像春秋五霸得到各小国的拥戴一样。⑦入事:事奉别人以求得到庇护。⑧大者宜为下:宜,应该。据吴澄《道德经注》说,强调“大者宜为下”的原因是,“小者素在人下,不患乎不能下;大者非在人下,或恐其不能下。故曰,‘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应像海洋一样居于百川的)下游,这样天下就会归附于它,还应该居于天下最柔雌的状态,雌性总是凭着沉静的性格战胜雄性,因为沉静也是一种卑下的表现。所以大国用谦下的态度去对待小国,就能取得小国的拥戴;小国用谦下的态度去对待大国,就能取得大国的庇护。所以有的谦下能取得别人的拥戴,有的谦下能取得别人的庇护。大国不过是想得到别人的拥戴,小国不过是想得到别人的庇护,(如果大国、小国都很谦下),那么它们就都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不过大国更应该注意谦下。

【原文】

道者,万物之注也①。善,人之宝也②。不善,人之所保也③。美言可以市④,尊行可以贺人⑤。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⑥,置三卿⑦,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⑧,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⑨,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⑩。

【注释】

①注:主,据甲本释史注:“注读为主”。指主宰的意思。②宝:珍宝。③保:保持。④美:赞美。市:动词用法,买卖,此指换取的意思。⑤贺:以礼物奉送相庆。⑥天子:古时帝王。⑦卿(qìnɡ):古代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⑧共:同拱,双手合抱。璧(bì):圆镜形,中有圆孔的玉器。共之璧,指大璧。四马:即驷马,古代一台车并用四匹马。⑨谓:通为,因为。⑩为:被。受到。

【译文】

“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人的护身符。得道的善人嘉美的言语可以博得尊敬,崇高的行为可以值得庆贺。不善的人,怎能把“道”舍弃呢?所以拥立天子,设置大臣,纵然有拱璧在先、驷马随后的礼仪,倒还不如坐着进献上这“道”。古代所以贵重“道”是为什么呢?不就因为有所求就会获得、有罪就可免除吗?所以“道”受到天下人的尊重。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①,报怨以德。图②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③。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④,多易必多难⑤。是以圣人犹难之⑥,故终无难矣。

【注释】

①大小多少:根据上下文,意思是以小为大,以少为多。大、多都用如意动词。这与“报怨以德”以及下文提出的要重视细微之事的意思是一致的。②图:设法对付。《左传?隐公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③细:小。④诺(nuò懦):允许,许诺。寡信:缺少信用。⑤易:用作动词,把事情看得容易。⑥难之:以之为难。难,用如动词。之,泛指办事。

【译文】

把无为当做自己要干的,把无事当做自己要做的,把无味当做有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德报怨。对付困难要在它还容易解决的时候开始,实现大业要从很小的事情做起。因为天下的难事都开始于容易的事,天下的大事都开始于一些小事。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成就大事。轻易许诺,势必缺少信用;把事情看得越容易,就会遇到越多的困难。因此连圣人都把办事情看得很困难,所以他最终不会遇到困难。

【原文】

其安也①,易持也②。其未兆也③。易谋也。其脆易判④,其微易散。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⑤。九成之台⑥,作于蔂土⑦。百仞之高⑧,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⑨;能辅万物之自然⑩,而弗敢为。

【注释】

①安:安稳、安定。②持:维持,支持。③兆:征兆,苗头。④判:分裂,分解。⑤毫末:细毛尖。比喻细小的幼芽。⑥成:同“层”,重。⑦蔂(lěi):装土的笼具。累土:

指一筐土。⑧仞(rèn):古代七尺为一仞。⑨复:返回。⑩辅

:辅助。

【译文】

事物稳定时就容易维持。事物没露征兆时容易筹谋。事物脆弱时容易分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消除。因此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处理它,要在形势还没有发生动乱时治理它。合抱粗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芽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土一筐上筑起。登上百仞的高处,从足下第一步开始。勉强作为反而会毁坏它,把持不放反而会失去它。因此,圣人顺从自然不妄为,所以没有失败;无所把持,所以无所失去。民众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如果做事最终还能像最初一样谨慎,那么就不会坏事了。因此,圣人把没有欲望当做欲望,不贵重难得的财物,学习人所不学的道理,一反众人的过错回归于道:用此辅助万物的自然生成发展,而不敢轻举妄为。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①,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②;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③,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④反矣。然后乃至大顺⑤。

【注释】

①明民:使百姓聪明。明,使动用法。②贼:伤害。《墨子?非儒》:“是贼天下之人者也。”这里引申为灾难。③两者:指“以智治国”的坏处和“不以智治国”的好处。亦,相当于“是。”《论语?学而》,“不亦君子乎!”《战国策?齐策》:“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稽式:原则。蒋锡昌先生《老子校诂》:“‘稽’为‘楷’之借字。‘稽’、‘楷’一声之转。”楷、式都是法则的意思。河上公本“稽式”即作“楷式”。而王弼认为“稽,同也。今古之所同则(共有的法则),不可废”(《老子注》)。④物:事物。这里指一般的事理。⑤然后:这样以后。然,代词,指以上所讲的情况。大顺:非常顺利。是说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办事好像与事理相背,然而办起事来却十分顺利。

【译文】

古来善于按照规律办事的人,并不是用它使百姓聪明,而是要用它使百姓变得憨愚。百姓难以治理,原因在于他们的智慧太多。所以说用智慧治国,是国家的灾难;不用智慧治国,是国家的福气。要懂得以上两条是治国的原则,永远掌握着这一原则,就可以说是具有最崇高的品质。崇高的品质高远深邃,好像与一般的事理相反。然而具有这样的品质之后办起事来却十分顺利。

【原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