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有人在引导着仆妇们往这可怕的病症上去想。
其心不可谓不密,下手不可谓不狠。
那时候,如果不是小程熙带伤的事儿让程向腾多想了想,也许他就忍不住严厉处罚了她。
那时候,程向腾真的想了很多。
他知道母亲说得对,唐氏对程熙的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她下的手,也可能是她纵容下的手。或者下人们察颜观色,见主子并不在乎小主子,所以跟着下了手……
于唐氏来说,她哪怕未必真心喜欢程熙呢,但她一样得依重程熙,那是她唯一的指望了。这样的她都可以漠视他甚至可能伤了他,是什么让她那么忍无可忍的?
程向腾觉得,是规矩。是唐氏觉得姨娘们,尤其是妩娘母子,或者让她极为不爽,或者让她感到了极大的危胁。
而妩娘,因为小程熙的伤,她为什么会出手再明白不过了。也许当初摔孩子的就不是她,只是为了保护孩子她忍了。然后她跳了湖,解了当时的局。然后她开始反扑,她装鬼吓唐氏,她训猫扑唐氏……
是为了程熙不错,程向腾能理解那份为人母的心。别看她平时并不多问的样子,但他记得,当他一提起程熙来,她整个人都是绷紧了神儿的。
——可不管怎么说,奴才起意谋算主母,其心当诛。
……这整件事中,大家都错了。如果妾室没有让主母感受到危胁,唐氏还会对个小孩子不仁吗?如果唐氏没有对小孩子不仁,妩娘还会胆大包天去谋算主母吗?
这不应该是死循环。程向腾觉得,那是因为大家都错了位。唐氏立身不正,没有站稳主母的立场行事,她偏颇了。而妩娘也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没有明白奴才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她逾越了。
所以规矩,必须立,必须严。大家各归各位,才能跳出循环,各自相安。
实际也证明,这样是正确的。规矩严起来,唐氏开心了,武梁老实了。而熙哥儿也再不能养回致庄院了,人人都和顺了。
只有程向腾很生气。
主要是怪武梁。怪她当初为什么不把程熙的事儿告诉他,更怪她私自向唐氏出手,一出手就要人命的架式。
唐氏躺倒了,生不如死的样子,他能不管么?若那时唐氏真的出了什么好歹,那以后,他的良心能安么,她的良心又能安么?
唐氏卧床不起那会儿,程向腾冷眼瞧着武梁。他看得出来,那阵子武梁也蔫蔫的,没有兴灾乐祸沾沾自喜蠢蠢欲动再施伎俩,而是明里暗里都郁郁沉沉,将那份不安写在脸上。
他亲自去侍疾,他给姨娘们立规矩……还好终于唤起了唐氏的生志。
十天后他让她第一个去侍疾,也是带着惩罚的意思的,她二话没说就去了。并且看她近前服侍唐氏的样子,虽然稍有生硬,但没有半分怕传染的忑忐,没有偷奸耍滑使心计,从头到尾十分用心。
程向腾便知道,她也是后悔的。
她倒底不是个狠心狠肠的人儿,她到底只为保程熙不为伤人。这才是他的妩儿。
只是那时唐氏差点儿支撑不过去,那般严重的后果她肯定承担不起。程向腾便极力将与她有关的事儿先压下来,不曾挑到明处。
但是既然如今提起了,他当然希望武梁能跟他坦白。
而武梁,那时训猫,怕猫记得人的气味儿,放出去后会见了面再跟过来,她和芦花每次与猫打交道都身上熏香染味的,然后从头到脚的清理干净。后来转门养猫那间房子,更是收拾得连根猫毛都难寻出。
如今唐氏脸上还疤痕尤存,武梁自知可担不起这干系,她会承认才怪。
并且武梁知道程向腾审过锦绣,锦绣过了观察禁闭期出来后,这一向都不好意思见她,她不知道锦绣卖了她才怪。
所以当初,程向腾脸拉得老长给姨娘们立规矩,武梁是心甘情愿照人规矩走的。她心里也是多少有些窃喜的。——这家伙知道了还憋着,那就是不准备问责了吧?
若程向腾只一心为了哄唐氏高兴,那在她将死时把她揪出来将仇怨了结,唐氏不是会更高兴死?
但他并没有。
时隔这么久,如今再问起,武梁又怎么会怕?
她撒赖道:“猫的事我当然毫不知情啊,二爷知道的,我从不养猫的啊。”
程向腾怒道:“哪怕装鬼你能一个人,这训猫可要些时侯,我不信你院里人都不知道。是要我把桐花芦花她们抓起来逼问一番,你才肯认肯说吗?”
武梁急道:“重棒之下,必有懦夫。二爷非要屈打成招的话,那求你别打了,我直接招了算了。反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