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俊最馋肉,面还没吃,先就风卷残云般将面上的几片牛肉吃了个干净。柳晋才慈爱地笑着,将自己碗里的牛肉全夹到了儿子碗里。
这时候不逢节假日,面馆里没几个客人,清清静静的,倒是蛮适合谈话。
“周伯伯,我小舅写了篇文章,请你法眼一观。”
柳俊心满意足地拍拍肚皮,提起了正事。
“哦,成林还有这个雅好?拿来我看看。”
周先生脸上泛着油光,兴致颇高。
这两天小舅的稿子柳俊都随身带着,趁老师不注意就在课堂上做修改。至于同桌的同学,谅必也看不出名堂。两天时间下来,稿子被改得面目全非。原本一千四五百字的文章,愣给改出两三千字来。要不是顾忌小舅的面子,柳俊都想要重新誊写一遍了。幸好先生尚未老眼昏花,勉强也能认得出来。
“以实际行动向祖国献礼,嗯,题目不错。”
周先生边看边点头。
阮成林一愣,这可不是他原先的标题,疑惑地望了望柳俊,柳俊微笑着点点头。
这题目是柳俊改的。既紧紧抓住了“实践检验真理”,又扣住了国庆二十九周年这个主题。老实说写这样的样板文章柳俊一点不在行,若不是前段时间恶补了一通纯理论功课,小舅这篇文章到手头,最多是修改一下辞藻,让语句更通顺一些,说到内容,却帮不上忙。
“笔!”
周先生伸出手。
严玉成忙递上钢笔。那时节的干部,钢笔是随身必备的工具,如同后来的手提电话。
周先生不愧是大家,随看随改,潇洒无比,何曾似我那般绞尽脑汁?眼看着自己改过之后的许多地方,又被先生改得面目全非,柳俊不禁很是惭愧了一阵。
在改稿子的时候,柳俊还暗暗笑话小舅,如今看来,自家的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
稍微有些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改文章是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原文底子好点还将就,要是底子太差,改起来费力无比,远不如自己重新写一篇来得痛快。不过这条定律也就适用于柳俊这种半瓶子醋,周先生如此“饱学鸿儒”,自然不同。再说他做惯先生的,批改作业正是拿手好戏。
不到半个小时,周先生便将全文批改完毕,微笑着递还给柳俊。
“誊清一下,按照上次那个地址给我的同事寄过去,应该没问题。”
柳俊小心翼翼收起稿子,眉花眼笑。阮成林又是感激又是惭愧,事情到了这一步,似乎和他都没啥关系了,他只要坐等文章见报就行了。
虽然事先没有商量过,严玉成何等睿智,见了这个情形,哪有不明白的?见他们事情办得地道,不授人以柄,也就微笑认可。
事情明摆着,他也希望能多提起来几个自己人呢。以阮成林和柳晋才的关系,只要阮成林能提起来,往后就是绝对信得过的心腹。
至于他和柳晋才,那完全不用想,根本就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两个蚂蚱,谁也跑不了谁。
周先生喝了一口茶,问道:“玉成,晋才,工作打算怎么铺开?”
严玉成道:“刚接手没几天,还没理出个头绪。重点落在政治宣传那一块上头。”
“思路是对的。不过政治宣传固然重要,其他工作也不可忽视。你们俩新官上任,最大的劣势在于根基不稳。不能老在县里呆着,要多下去走走,免得脱离群众呢。”
柳晋才点头称是:“是这个意思,严主任和我商量了,这段时间由他在县里坐镇,我下基层去跑一跑,检查宣传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也找各区和公社的干部交交心。”
周先生微笑认可:“这就好。”
柳俊突然想起一事,向严玉成道:“严伯伯,我妈在莲花公社上班,爸爸再下基层,家里就没大人管我们了。”
“对啊,这是个问题呢。”
严玉成一拍脑袋。
柳俊微微一笑,不再说话。这是正事,不能和他开玩笑。点到即止,他知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