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小孩咳嗽喝点什么水最好 > 第106章 耕牛遍地 佃户欣喜(第1页)

第106章 耕牛遍地 佃户欣喜(第1页)

将何自西送到特委,她的任务完成了,具体情况由何自西向特委报告。陈英回到大院,先找金婵师叔,向她讲了冬天队员在碉楼顶上值班被冻坏的事情,问她什么衣服最抗寒。金婵道:“这种衣服只能北方有,叫羊皮大衣,帽子也是皮毛做的。东北已被日寇占领了,只有到河北或内蒙去了,此事交给我去办吧。陈英道:“谢谢师叔,多带点钱去。金婵道:“光钱不行,还要带车出去,不然二十多件大衣怎么拿呀,叫喜子和我一起去吧。”陈英马上找师傅拿来三根金条和一百块大洋交给金婵,叮嘱喜子把备用件带好。金婵准备好了后,叫喜子也带上棉衣就出发了。为了战士,陈英是舍得花钱的。和师傅,慧礼商量后,立即找来朱南初问道:“佃户们没有牛是如何耕田的?”朱南初道:“有的用人拉犁,有的用锄头挖,几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陈英问:“借钱给他们买牛他们愿意吗?”朱南初道:“高兴都来不及,哪有不愿意的。”陈英道:“你去统计一下,有多少户需要买牛的,统计好了马上告诉我。”朱南初道:“不知利息多少?”陈英道:“借钱给自己人要什么利息。”接着陈英就把在草盘地和燕子河贷款给佃户,农民买牛的事说了,朱南初听了后高兴的去了。陈英立即给十小队发报,要求丁少凡会长统计潘家大院那些佃户和穷人有多少户需要买牛的,统计好了后立即回电。下午朱南初回报说:“共有九十一家想贷款买牛,其中一半买牛犊子,一半买耕牛,一半耕牛买回后可立即投入生产,大家匀着用,另一半牛犊子作为后备力量,两年后又可派上用场。”陈英问道:“牛犊子多钱一头,耕牛多钱一头?”朱南初道:“牛犊子平均六个大洋,耕牛平均十二个大洋。”陈英道:“买四十六头耕牛,每头十二个大洋,共计伍百伍十二块,买四十五头牛犊子,每头牛犊子六个大洋,共二百七十个大洋,合计八百二十二块大洋,你打个总借条,拿八百二十二块大洋去贷给佃户尽快去买牛。”陈英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朱南初早就领教过,也不啰嗦,写好条子交陈英,陈英将条子交给静安,静安立即付钱给朱南初,当天晚上全部贷款就发放下去了。笫二天十小队的回电到了,潘家大院的八十家佃户要买牛。具体买什么样的牛没有说,反正那边还存有几千块大洋,陈英套了另一部车,喜子走了叫上慧智就去潘家大院了。到达后石德和立即找来农会主席丁少凡,根据丁少凡的统计,有八十家要求贷款买耕牛,想法与王家大院一致,一半牛犊子,一半耕牛。陈英叫丁少凡写好借条,她付给丁少凡七百二十块大洋,当天大洋就到了佃户手中,佃户们高兴坏了,特别是丁家塆,他们象过节一样热闹,几个大嫂跑到大院来一定拉陈英和慧智过去吃顿饭。丁家塆的人十分团结,当即集体商量,买多少耕牛,买多少牛犊子,留多少种牛。他们要保证在今后几年里有耕牛外卖。对这一思路陈英十分赞同。回到十队,慧智对那个肺病患者进行了检查,发现他们彻底好了。这在那时候是个奇迹,那时候得了这种病的人只能是慢慢的等死,条件好的多熬几年而已。慧智又对大院的所有人进行了检查,都没有问题,这才彻底放下心来。潘家大院从游击队员到后勤人员。无不感激慧智,如果不是她检查发现了这种病,有可能大家都要遭殃。从潘家大院回到杜皮,再回到清风庵,路过石洞,见胡伯坐在洞口发呆,她不由得一阵心酸,走近前道:“胡伯,这里这么多草,我们养几头牛好吗?”胡伯道:“好是好,就是没有牛棚呀。”陈英道:“这好办,我回村叫几个人来搭个牛棚就是了。”胡伯道:“这里搭牛棚要有墙,冬天挡风。夏天挡野兽。还是要请木匠来。”陈英道:“胡伯,这事就交给您来办,您去找师傅,您去买木材,多少钱您说了算。”胡伯见有事做,精神头又来了,忙问道:“盖多大呀?”陈英道:“这里能养多少牛就盖多大,您决定就行。”胡伯道:“好的,我这就去找木匠师傅。”说罢起身就走了。陈英心里道:“多好的老人呀,多好的共产党员呀。”回到庵里,她同几位大婶讨论做一双布鞋需要多少钱,结果是他的商姐弄得最明白,鞋底的材料多少钱,鞋面的材料多少钱,粗细线多少钱,纳鞋底缝鞋面的工钱多少钱,算下来,一块大洋可买六双布鞋。陈英心里有底了,所有队员们穿鞋的问题解决了。胡伯也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计划盖一个能养八头牛的牛棚再加一个储草间,他向掌墨师傅说了规模,要求师傅造一个计划,他好去买木材,他又在陈家台找了几个人,扛着锄头铁锹,在向阳的山坡面平整出一块场地,用来盖牛棚,完成后每人给了一块大洋,按照掌墨师傅的计划,他找东家购了一批本材,又动员一小队的队员割茅草,十天后,一个可容纳十头牛的牛棚加一个储草棚就盖成了,前前后后花了一百一十块大洋,陈英,静安看了后非常满意。陈英又从袁家寨那家大口阔的家庭里挑选了两个十二三岁的,聪明勤快少年来当牛倌,同胡伯住在一起。他将大洋交给胡伯,要胡伯带着两个小的去买牛,买那种只长肉不会耕田的菜牛,而且要能生小牛。两天后牛买回来了,一群活蹦乱跳的牛犊子,共八头,七头母的,一头公的。有头大点的做头牛,它到哪儿那群牛犊子就到哪儿,经过两个小家伙的训练,这群牛非常听话。胡伯带着这两个小家伙也很开心,两个小家伙也很懂事,什么事都抢着干,不让胡伯动手,胡伯只管弄饭,有时看牛到了清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庵附近,就在清风庵吃饭。

半个月后金婵和喜子风尘仆仆的回来了,满满一车东西。原来金婵只是打算到石家庄碰碰运气,不料真碰上了,一家白俄罗斯人开的商店,由于冬季已过,他的东西一点也卖不出去,加之听说日本人要打来了,他彻底的慌了,搬又搬不走,丢了又可惜。于是他贴出了“本人急于回家,全部皮货亏本甩卖。”的告示,正好被金婵路过看到,金婵不动声色的走进去,东摸摸,西看看,就是不开口。俄罗斯老板忙道:“小姐,你想要什么尽管挑选,我保证以最低的价格卖给你。”她指着一件绿呢面的女式狐皮长大衣说:“这件多少钱?”老板忙道;“这件原价是一百二十块大洋,给你五十块大洋算了。”金婵调头就走。老板慌了,好不容易来个顾客,怎么能让她这么走了呢?忙道:“小姐别走价格好说,三十块大洋怎么样?”金婵道:“一口价,二十,不卖我就走。”老板的脸色难看极了,一咬牙道:“二十就二十。”金婵道:“我还要给我丈夫也买一件。”他指着一件兰呢面男式羊皮大衣道:“这件多少钱?”老板一咬牙道:“也二十卖给你吧。”金婵又指着不知什么皮的帽子道:“那帽子多少钱?”老板道:“三块。”金婵道:“二块。”老板道:“你说了算。”金婵看到柜台摆着一双俄罗斯军靴,里面毛绒绒的,手插进去一试,非常暖和。问道:“这个多少钱。”老板垂头丧气的道:“你说多少就是多少吧?”金婵道:“五块。”老板道:“你说了算。”金婵道:“既然你这么通情达理,我就多照顾你点生意。你这男式大衣还有多少件?”老板一下子两眼放光,忙道:“还有二十五件。”金婵又想:“女式的呢?”老板道:“还有二十一件,”金婵道:“有坏的没有?”老板道:“你检查,如果有一件坏了我全部不要钱。”金婵道:“搬出来吧。”老板忙从里面抱出五个大纸箱。金婵打开一看,男式皮大衣,每箱五件,一检查,果然件件合格。二十六件全部检查完毕,放到一边,老板又把女式的也搬出来,金婵又检查了一遍,全部合格。老板问皮靴要多少,金婵问:“你有多少?”老板道:“有五十双。”金婵道:“我全要了。”老板道:“帽子也有五十顶,全给你吧。”金婵道:“可以。”老板把几个装帽子和皮靴的纸箱全搬出来。喜子数了一下都是五十。金婵道:“结账吧。”老板道还有两样东西你干脆带走算了。金弹道:“什么东西?”老板道:“一百双皮手套,一百个军用水壶,”最后谈妥价,手套一块一双,水壶一块一个。柜台上的两架望远镜也只算十块大洋给了金婵。所有的货共一千五百二十块大洋。金婵拿出两根金条,给一根叫老板去换大洋,找回四百八十块大洋后才把另一根金条给他。俄罗斯老板又心痛又心慰,心痛的是五千多大洋的进贷只卖了一千多块,连三分之一都没有拿回,心慰的是本是要丢掉的东西又捞回来一千五百多大洋,有点本钱在,东山再起有机会。货物全部装上车,说声再见,金婵嘱咐喜子快走,喜子对马讲了两句,马车就奔跑起来了,一气奔跑了五十多里才到了一个大车店,喜子赶车进店,为了货物安全,金婵包了一个独门小

院。叫店小二做好晚饭送进来。

路过郑洲,在一个很大的车店买了很多大车易损件放到车上,一路平安无事的回到大院。王教官发报叫陈英过来。一个多小时后,陈英与慧智划船过来了,金婵将货物和乘下的金条大洋交陈英。陈英看到这些货物,越看越高兴,放哨的队员再不受冻了。看到了女式大衣,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忙道:“师叔,你选一件吧。”金婵道:“这是给你们女孩子穿的,我年纪大了,不适合。”陈英道:“谁说你年龄大,你看起来还是那样年轻,快挑一件吧。”金婵挑了件绿呢面子的。陈英又道;“王教官也挑一件吧。”王庆安道:“我又不出门又不站岗,用不着,我拿顶帽子和一双靴子吧。”接着挑了帽子和靴子还有一双手套。余下的东西叫来几个男队员,帮着搬进了后面的库房。等到冬天再发下去。这批东西如果

在汉口购买,少了八千大洋是买不回来的。

陈英找到丁正东,要求丁正东对全体队员穿的鞋量好尺寸,量好后马上告诉她。根据丁正东交来的尺寸,她分成了三个类型;大号,中号,小号。特别大的脚只有三人,所以叫特大号。穿大号和中号的人最多。她又给袁成华发报,要求他叫二五六七小队量好队员的穿鞋大小,把尺寸报过来。结果与大院差不多,穿大中号的人居多,穿小号的只有二十多人,特大号的有九人。最后确定了四种尺寸的布鞋,特大号,大号,中号,小号。她买好铜板纸,回清风庵请章婶和商姐每样剪了六份,然后将这鞋样板发给各农会主席,要他们有多少贷款户就剪多少份,叫贷款户用布鞋来抵还贷款,每做二双大号二双中号一双小号共五双鞋,就抵还一块大洋的贷款,但一定质量过硬,因为这是要穿着行军打仗的。各贷款户收到鞋样,都感觉到这是游击队在给钱他们赚,从内心感谢游击队,因此各家都尽心尽力的把鞋做好,在贷款还清后,还是为游击队员做鞋子。从此,六大队的队员都有鞋穿,再不会打赤脚。在六大队范围内,共产党游击队真正与

穷人是一条心,鱼水情。

端午节到了,陈英安排好了节日供应物资和每人五块大洋的服装费,包括两名牛倌也一样的待遇。红红跟她娘说道:“娘,我们有这么多好吃的,还有这么多钱,爹有没有呀?”商氏道:“谁知道呢,哪里也不如这里好。也不知他们现在哪里。”红红又道:“不知那个黄伯伯现在在哪里?“商氏道:“你师公不是说在汉川吗?”红红又道:“不知道爷爷过得怎样?”商氏道:“你爷爷身体还好,又有邻居关照,他手上有点钱,应该过得不差。找机会跟你陈英小姨说一声,有机会带我们回去看看你爷爷。”红红道:“小姨一定会答应

的。”

各处的耕牛买回来后,生产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佃户们笑在脸上,喜在心里,暗暗发着誓,一定要跟共产党游击队走到底。只有靠着他们才有好日子过。

喜欢鄂东女神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鄂东女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