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在大明的那些年160 > 第270章 尚书赴东北(第3页)

第270章 尚书赴东北(第3页)

“朝臣我都认不全,你让我推荐你咋想的?标儿,你是不是没醒酒啊?要不去喝点粥?”

明己没好气的说道,他对朱标可不会客气。拜朱标所赐,昨晚马皇后的鸡毛掸子可是掉了不少鸡毛。

朱标一脸尴尬,李善长等人则是齐齐看向了郁新。明己当初举荐他是推荐他去改道黄河。

郁新有才却无资历,贸然启用不能服众。便让他入国策府挂职拥有议政的资格。同时也从小小户部主事升到了现在户部侍郎。熬资历,锻能力。

郁新的能力有目共睹,明己之前也未曾见过,因此大家才会看向他。

“小弟,你再想想。”

朱标一脸讪笑,昨晚他在一旁看热闹,没有出声劝阻,这会儿有求于人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马皇后收拾明己他是真不敢劝,否则他也得跟着被收拾。

明己可不想搅和政务,转身便朝武将堆走去,朱标连忙拽住了他。

“小弟,先等等。还有银行的事呢!这个大家都想听听你的意见。”

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明己跟老朱学兵法时,在谨身殿翻看折子,经常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

“不是有刘大人负责嘛?对了,算命先生呢?”

明己反问了一句。银行的事去年便交由刘基负责了,在各州兴建银行。只是胡惟庸案发加之大明北伐,此事便被搁置了下来。

“刘大人在齐鲁办差,还未回京。”

李善长出声解释了句。明己点点头,心中却是明白。胡惟庸倒台,刘基在老朱心里的作用无限降低,他是给自己攒功绩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基在大明朝地位远没后世传得那般神奇,之所以被神话也是因为老朱需要。

刘基担任太史令,有记录天象职责,也就有了被神话的基础。老朱鼓吹他神机妙算是为了把他当枪使,压制自己的老乡们。

尤其是在《诚意伯诰》和《制平西蜀文》中对刘基大肆吹嘘,也是为了将自己塑造成君权神授的明主。

有了老朱支持,加上市井文学兴起,明清小说冒泡,才使他在民间的地位逐渐升高,死后比活着更忙。

若是朱升,陶安,冯国用健在,刘基的排位怕是还得靠后。冯国用还是和李善长、李文忠不分伯仲的选手。

“那叫他回来啊!刘大人通术数天文,心志淡泊,此事交给他最为合适。”

明己想不想直接出声说道,李善长和六部尚书面露尴尬。明己的话像是在说他们都是名利之徒一般。

“小弟,银行事关重大,咱们一会儿再商议。你先说说东北应派何人前往?”

朱标将话题转移。银行事关社稷,老朱已经知晓了其中厉害,自然不会全权交由刘基负责。有意让朱樉统领,钱只有握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开发东北也是明己的愿景,他开始低头思索了起来,国策府和六部尚书都静候等待,没有丝毫不悦。

治理地方李善长和陶安是最优选,陶安早逝,李善长无心再入官场。

东三省都司有老朱的义子徐司马坐镇,主政官员就得需要一个温和且有能力的人才行。

而且地位还不能低,老朱的义子可比蓝玉的义子傲气多了。

明己思索了许久,都没想到合适的人,洪武时期武将光芒太盛。文官少有人知,永乐的文臣这会还很稚嫩,压根用不上。

“有了!标哥,让吴大人去试试吧!他熟知新政,而且老朱答应锦州开海,吴大人和商会接触过,熟悉海贸!海陆并举,必能事半功倍!”

明己看到吴琳,眼睛一亮,对着朱标说道。

“这……”

朱标有些犯难,并非他不同意,而是吴琳已经是吏部尚书。他没犯错,没有理由下放地方啊!

“臣愿往!”

吴琳看朱标为难,毅然站了出来。

“吴大人,可要慎重考虑啊。”

朱标心里虽然巴不得同意,但也有几分不舍。吴琳淡泊的性子,他用着顺手。且苦寒之地在别人眼中可是烫手山芋,远离都来不及。吴琳却是迎难而上,这份功劳不好拿!

“多想殿下好意,为大明计!臣愿往!还请殿下恩准!”

吴琳再度拱手,态度决然。明己笑着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