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诊队八点出发,褚归六点起床,年节中的小城享受着一年中难得的清闲,只零星几处亮着光,盛大的年关,仍有人在为了生计辛劳。
老匠人为褚归的银饰整夜没合眼,他用了十成十的精力,十来年没完完整整地打过银饰,一直改别人的东西,让他几乎弄丢了入行时的初心。
棱角处细细打磨光滑,老匠人迎着烛火的亮光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松弛眼皮遮盖的眼眶隐隐发胀,能在人生末尾几年复刻当年的得意之作,他这颠簸流离的一辈子也算圆满了。
这次倒是一敲门就开了,老匠人把装银饰的木盒递给褚归,让他检查是否合心意,说此话时,老匠人语气和表情均充满了对自己手艺的自信。
绞型的开口银镯雕刻着连理枝的纹路,弧度柔和,精细而不张扬。连理枝的纹路十分常见,但老匠人加了道别出心裁的设计,两条银镯镂空一凝实,将其接口对齐旋转,凝实的银镯恰好嵌入镂空的缝隙中,仿佛天然一体。
“比我想的还完美。”褚归珍重地合上木盒,拿出他特意带的瓷瓶,里面是他在困山村时做的药丸,若犯个头疼脑热的吃上几粒,比拖着病体看医生强。
老匠人最不耐烦上卫生所,虽过惯了一个人的日子,但瞧着别的老人病时儿女环绕,自己孤零零的,心里照样会难受。
经年累月养成的别扭性子不是一朝一夕改得了的,摸着犹带温度的瓷瓶,明明很触动,老匠人的嘴角依旧耷拉着,叫人摸不清他真切的情绪。
银饰长久佩戴容易变色,交代完注意事项与维护方法,老匠人抬手送客。
褚归道了句保重干脆转身,老匠人跟着出门落锁,见褚归回头,他抓着钥匙迎上对方的视线:“你赶时间吗?不赶时间的话一起吃碗粉。老头子我请客,上了别的地方你可吃不着这个口味。”
时间自是不赶的,褚归笑着应了嘴硬心软的老匠人,一碗热汤粉下肚,两人彻底作别。
出发前一个小时,巡诊队的成员陆续起了,余洛提着行李往车里放,撞上褚归从外面进来怔了下:“你啥时候出去的?我正说叫你起床呢。”
“嗯,我买了些早饭,你分一分,我吃过了。”褚归将早饭交给余洛,到房间取了收拾好的行李,褚正清他们的已经被余洛放车上了。
巡诊队连专家带搞后勤的有十人,褚归买得多,余洛勤俭持家地拿油纸裹了剩的包子,说中午热热接着吃。
检查过房间,确认无甚遗漏后,所有人上车坐稳,在外嫁女忙着回娘家的大年初二,继续踏上了他们的巡诊之旅。!
第170章
褚归跟着巡诊队又跑了两个公社,时间眨眼到了初五,这次他没再拒绝坐诊的安排。
爷孙俩一左一右并排坐着,褚正清有岁月的沉淀,而褚归泰然端坐,老成持重的气质不输褚正清分毫。
余洛见此暗忖不愧是亲爷孙,面对患者的一举一动的节奏,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
安书兰今日不在外面忙活,她早早买了菜借卫生所的厨房亲自给褚归做午饭,吃过午饭褚归就得走了。
褚归爱吃的菜安书兰能数出十来道,但一上午的时间太短,公社的食材太少,她只能尽量挑着做。
“安奶奶做的饭真香。”余洛嗅着空气中的香味冒口水,“京酱肉丝,我好久没吃了。”
褚归也半年多没吃过安书兰做的京酱肉丝了,他接过余洛消毒过的针灸包,忍着馋为趴病床上的患者针灸。
余洛切换状态的速度较褚归稍慢,他咽了咽喉咙,站边上聚精会神地观摩褚归施针的手法。
银针精准没入每一处穴位,褚归手稳得惊人,中途不存在任何多余的间隙,令余洛自叹弗如。
接着四天连轴转,施完针,褚归坐椅子上歇了歇,听余洛总结他的观后感。
穴位余洛背得滚瓜烂熟,下针却做不到像褚归一般稳和狠,其中虽有师承不同的原因,余洛莫名觉得褚归抓住了一些特别的小窍门。
褚归闻言摇头否认,哪有啥特别的窍门,无外乎一个练字罢了。熟能生巧,经验丰富了,余洛自然能达到相近的水平。
乔德光收学生心性在先天赋其次,余洛虚长褚归四岁,自踏入中医学,日以继夜勤学苦练,但始终离乔德光出师的标准差那么一截。
此次巡诊余洛受益非常,久攻不破的瓶颈终于有了松动的迹象,听了褚归的话他心头一哂,算了,天才哪能懂他们普通人的困扰。
善于自我开解的余洛转瞬将一时的挫败抛之脑后,伴随着安书兰的一句“忙完了吗,忙完了可以吃饭了”,他立马表现得望眼欲穿,恍若被安书兰做的饭菜勾走了魂。
褚正清与安书兰坐上首,其余人按亲疏辈分落座,巡诊队一半下了大队入户看诊,八仙桌围得稀散,安书兰给褚归夹了个焦溜丸子:“你打小最爱吃这个,我炸了两锅,剩下的你带着路上吃。”
安书兰表面上没说什么舍不得,实际谁都能感受到。
再如何不舍,一顿饭总有吃完的时候,余洛揽了刷锅洗碗的,安书兰拉着褚归的手,絮絮念叨着让他注意身体之类的话。
几人将褚归送到路口,一直沉默的褚正清语气深沉地开口:“路上当心,凡事三思而后动。”
“嗯。”褚归收下褚正清的教诲,冲他们挥挥手,“我走了,到了给你们拍电报。”
返程没有巡诊队的专车,褚归下了牛车挤汽车,一路颠簸到了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