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重生之母仪天下讲的啥 > 7080(第6页)

7080(第6页)

徽音赞同:“是这个理儿,三省六部互相制衡,如此即便你不在,办事儿的人也有。”

但是贤才难求,李澄亲自准备文才武举,不接受请托。

这些人知晓李澄不好说话,竟一股脑儿的来徽音这里,缪夫人和徽音关系素来不错,她过来推荐的是她的小儿子缪年。

“原本我说我不来,可他们非要我来和王妃说说,我那小儿子别的不提,人是一根筋,最是忠心不过的。”

在这种事情上徽音必须保持和李澄高度的一致,她道:“缪小郎我早就听说颇有才学,这次王爷采取的是糊名制,他必定能唯才是举。”

缪夫人根本不敢怪徽音不帮忙说项,现下王爷地盘已经越来越大了,且许多人都被挡在门口还不见,自己好歹还能见了一面。

所以,她连忙道:“是,您说的是。”

徽音道:“这些日子你们就不要过来了,瓜田李下的,即便你儿子真有才干,旁人也以为你是来说项的。”

自从徽音闭门谢客,连郑家的人她也放出话说如今多事之际,等之后再见。

纪氏娘家也有从高阳投奔过来的人,辛氏崔氏都有,尤其是崔家是李澄母舅家,都以为投奔过来可以高官厚禄,没想到李澄需要考试才行。

有的人自视甚高,还觉得李澄侮辱他们。

就像辛氏的舅父就这般想:“我在冀州已经是十分有名的儒士了,却还要和小辈们一起考,那也实在是太折煞人了。”

还得裴朔劝道:“舅父之名,我早已告诉王爷,你且等着,王爷唯才是举,定然能征辟。”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辛大儒也巴不得自己遇到名主才行。

不过,裴朔又道:“但我也不能完全保证,王爷此人似乎更重循吏,不爱那些阳春白雪。舅父在王爷面前一定要审慎处之。”

这晚辈不好说长辈,裴朔先肯定了辛大儒,又马上说了李澄此人的看法,也是侧面告诉他李澄和郑放不同。郑放是寒门子弟,虽然有才干,但是头脑没那么好,原则也没那么强,行事还喜欢随他心意。

裴朔尚且能安抚辛大舅,崔月环的大哥投奔卫铎,二哥就直接过来了,他是崔氏子弟,学问当然不错,直接在家中准备。因郑无恒在军中,他年轻,直接被李澄派去水师那边,让他开始学水师作战。

崔月环就是担忧,也不好和二哥说什么,倒是纪氏似乎明白她心中所想,不由得道:“你二哥也是有名的才子,王爷不在私门谒见,他若能脱颖而出,反而证明他是真的有真才实学的。”

虽说她们崔家和李澄关系紧密,但李澄对崔家淡淡的,崔月环心里没底。

“娘,我是想王妃那里——”

纪氏咂舌:“你不了解王妃的性子,她是个不太讲情面的人。原本她有两个乳母,有个乳母爱偷摸,后来做的太过分,直接被她赶了出去,谁说都不管用。我这个母亲有时候都被她逼的道歉,她不会听我的。”

女儿从小就颇有脾气,和德音完全不同,德音小时候随徐太夫人出去走亲访友甘之如饴,徽音不愿意去谁家,就是拉着马车都不肯走的人,态度坚决,被人说古怪也只管坚持自我。

后来,女儿读书之后,对事情的看法远远在她们之上,反而是她要听女儿的了。

崔月环也只好住嘴,回去和荣嬷嬷说起,也是很担心。

荣嬷嬷反倒劝她:“二奶奶何必担心,咱们二舅爷即便这次考不中,但依着咱们的关系,将来必定也能合王爷的意。俗话说的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外面的人再才高八斗,也没有亲戚好用。”

“是这个理儿。”崔月环听了也是松一口气。

崔、辛两家消停了,徐家也是求到徐太夫人这里来了。徐氏的亲兄弟原本在魏王处任职,后来魏王故去,他就回本籍来了,东海徐氏也是大族,自然也想得到重用。

徐太夫人不了解外面的形势,还兀自答应:“我和侯爷说一声就是了。”

她还当真和郑放说了,但郑放是左耳进右耳出,答应的好好地,出去就忘记了。这几天王爷女婿派他去豫州、兖州做钦差,女儿悄悄交代他那里驻守的刺史若有不妥,让他捏住把柄回来再跟王爷说,他这次差事若是办好了,王爷准备把冀州的两千石食邑给他,他哪还能记得别人的事情啊。

郑放穿戴一新,告别李澄,去了豫州和兖州。

他一走,徽音就给了李澄一拳:“你可真坏,把我爹派去,那是老鼠进了米缸。别人好酒美女一招待,他哪还记得自己是去干嘛的啊。”

“我就是要这样的效果,你说我若真的派一个刚正不阿的去了,那上上下下的人逃脱不了干系。你父亲一家把那么一大块土地送给我了,原本我就想着给食邑给他们。以后若有一日我真的有天下了,自然就更多一些。”李澄其实觉得还有点少。

食邑若是一千多户,那交的粮食多寡也是由老天爷决定,若遇灾年,颗粒无收,那可能直接没有。现在郑家一家过来,直接赐粮食,同一州刺史相同,郑放现在任闲差,也不打眼,实在是很周到了。

徽音握住他的手:“一步步来吧。对了,你明儿让我也去吗?那不好吧。”

明日是李澄地盘上第一次举行所谓的抡才大典,这样的盛会以往可没女子参加的,她也怕坏了规矩。

李澄却道:“妻者,齐也。徽音,上次若是没有你送粮食去,我们打仗也不会那么顺利,这样的盛事你怎么可能不参加呢?你若不参加,那就少了许多光彩。”

徽音心下一喜,看着他道:“谨遵王爷之命。”

第一次考试,是李澄现场拟题,他没有透露给任何人,而是等考生进场之后,随意点到某一考生,再以此为题。

坐在李澄旁边的徽音,这是头一次见到家外的丈夫,他不仅武略强,文韬也是过人。她虽然也读过书,可听丈夫引经据典,觉得自己见识实在是太少了,还需好好学习才行。

底下站着的全部都是本次应试的才俊,他们都低头聆听教诲,这些人来李澄这里,也存了一等能辅佐未来帝王的心思。现今天下,豫章王年幼,太子弱势,只是那上京的太子,根本无法控管全局,反而是淮阴王势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