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革宋TXT > 第332章 和平诚意十二(第2页)

第332章 和平诚意十二(第2页)

赵嘉仁立刻点头,儿子不到40岁就能明白这点,真令他老怀大慰。

赵谦并没有因为自己终于和老爹看法相同而高兴,他带着力不从心的懊恼说道:“可这并不好操作。”

“所以就不要轻易操作,只是敲打关键点就好。”赵嘉仁讲述起自己的看法,“咱们举个例子,郝仁建立元国的时候看着极为蓬勃兴旺,但是用十年为单位来看元国,你看到了什么?”

“嗯……郝仁死了。元国内乱。”赵谦觉得思路开阔了不少。

“对。如果你用二十年为单位来看元国,你看到了什么?”

“他们走了回头路?”

“元国本就是一群敌视大宋甚至是敌视华夏认贼作父的人组成的,就如箱岗和万万。”

“那是什么地方?”赵谦很是不解。

赵嘉仁发现自己忍不住又说秃噜嘴了,随着大宋越来越进步,他自己好像也越来越接近21世纪的新中国。很多时候用词就开始混淆。不过这不是问题,赵嘉仁已经够老,根本不用在乎造成别人的混乱。倚老卖老对于老头子来说感觉很好。

“那些元国人觉得自己能有今日,靠的就是他们敌视大宋敌视华夏。实际上也是如此。所以那帮亲大宋的就到了澳门……哦,到了大马士革。别在意,其实我原本是想咱们要是有机会拿下东地中海,就要给当地著名城市改名。名字我都想好了。”

“哦……”赵谦似懂非懂的应了一声。

“当下愿意汉化的都在郝康那边,在东地中海。另外呢,你千万不要用超过二十年的时间段看问题。因为超过二十年,新一代就起来了。老的元国人还记得他们来自大宋北部,这里是他们的故土,虽然反宋,却还承认这里是故乡。新的元国人在元国出生长大,元国所在地方才是他们的故乡。他们只是知道从道理上讲,大宋北方是他们的故乡,却也只是知道。等再过二十年,更新一代的元国人就会与这个认知彻底割裂。所谓同乡,对他们没意义。”

赵谦想起自己回杭州的感觉,到了已经作为旅游景点的后乐园去了一趟,对他来说已经是巨大的刺激。那么多陌生人在少年时代的家中进进出出,赵谦立刻觉得自己少年时代的家只存留在记忆里啦。但是赵谦很快就驱散了思乡愁绪,果断说道:“我不会同意罗义仁的建议。”

赵嘉仁摇摇头,“罗义仁是个人才,他未必适合做丞相,却非常适合做大学士。唉……,真让人遗憾。我是很想大用他的。”

“反倒学社如何?”赵谦提出了建议。

“学社……罗义仁这厮还是劳苦命,不让他有现实的差事,他只怕是做不好。若非是扶桑洲太远,让他做个节度使其实是极好的。等节度使历练之后,他或许就能做丞相了。”

“扶桑洲……”赵谦也觉得那地方太远了,扶桑洲和东地中海不一样,除了远,当地都是些部落。把罗义仁放到那种地方,不仅对罗义仁不尊重,更是人才的巨大浪费。然后赵谦突然想起件事,“官家,赵亮他们回来了,运回来几万吨的扶桑洲沥青。那沥青比起咱们大宋产的沥青可是好的太多太多。几万吨的扶桑洲沥青全被松江府一家买下了。”

“哼!”赵嘉仁不想说太多。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华夏地质稳定,哪怕是冰河时代,冰盖也只是到了贝加尔湖一线。扶桑洲在冰河时代冰盖都到了墨西哥北部了。但是稳定的地质导致中国的沥青也超级稳定,反倒不适合做油毛毡之类的东西。高级沥青粉都是从北美进口的。现在总算是开发了一项大宗商品,这对大宋未来开发扶桑洲也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赵谦却错误理解了老爹的意思,他连忙说道:“我要不要告诉商务部,得分给其他地方一些?”

“你告诉赵亮他们,和海事局联络,组建更大规模的船队。几万吨不够多,几十万吨也不够多。”

“哪里有这么大的需要量?”赵谦惊了,“官家,油毛毡和沥青是做屋顶防水,还有填堵各种缝隙用。运来百万吨就足够给大宋的房屋用了。”

“用来铺沥青路面。”赵嘉仁答道。

“铺路?”赵谦懵了。老爹这想法很像是以前的皇帝为了彰显国家富裕,在树上挂丝绸。

“你可知赵亮他们是怎么收集沥青的么?”赵嘉仁问道。

“据说沥青直接从海边的石缝里面往外流淌,赵亮他们在那边修了池子,把池子里的沥青装到桶里,运到船上。”

“对啊。船队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而且沥青还有许多用处,比较不粘稠的中友可以涂抹在枕木上防腐。只要规模够大,成本就低。再说你都没见到沥青道路,怎么知道混合了碎石的沥青路面就比碎石路面贵?如果把维修成本计算进去,很多看着昂贵的东西反倒便宜。”

“……我这就去。”赵谦决定试试看。松江府那边收购了几万吨,想来还不至于立刻用光。赵谦很想看看碎石沥青路面到底有多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