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轩的南巡决定一经传出,立刻在朝野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南方局势本已紧张,此时皇帝亲自前往,无疑是要以最强硬的姿态镇压叛乱,同时也表明了他对改革的坚定决心。
京城内,支持改革的官员们为赵轩的果断决策感到振奋,他们相信,皇帝亲临前线,将极大鼓舞朝廷军队的士气,并有助于尽快平息叛乱。然而,保守派的官员们则心怀忐忑,他们担心赵轩的南巡会激化地方的抵抗情绪,甚至可能会危及皇帝的安全。
“陛下,此去江南危险重重,叛军势力难测,微臣恳请陛下三思。”李文忠再次上前进谏,语气中透出深深的忧虑。
赵轩却只是轻轻摇头,语气坚定而冷静:“李尚书,正因为江南局势复杂,朕才必须亲自前往。若朕在京城高高在上,不去了解实情,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更何况,只有朕亲临前线,才能震慑那些心存侥幸之人,让他们明白,朕的决心不可动摇。”
赵轩的态度让李文忠无言以对,他只能深深叹息,退下不再言语。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也纷纷表示支持,赵轩最终拍板,决定三日后启程南下。
南巡前夕,赵轩在皇宫内召见了他最信任的几位心腹臣子,许鹏飞、李振国、还有户部侍郎徐清扬。赵轩深知,接下来的行动不仅涉及军事,还需要在财政、后勤、情报等各方面做好周密安排。
“许将军,李指挥使,朕此次南巡,绝不能有任何闪失。”赵轩目光锐利,语气严肃,“你们两人必须紧密配合,许将军负责前线指挥,李指挥使则要确保情报的及时准确。任何叛军的动向都不能逃过我们的眼睛。”
许鹏飞和李振国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回答:“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赵轩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转向徐清扬:“徐侍郎,你的任务同样艰巨。此次南巡,不仅仅是为了平叛,更是为了巩固改革。地方上的财政、税收必须稳固,否则改革将无从谈起。你要确保各地的物资供应,绝不能让前线将士因为后勤问题而动摇士气。”
徐清扬沉稳地点头:“臣已做好一切安排,保证前线无后顾之忧。”
赵轩站起身来,环视众人,最后总结道:“大明的命运,系于此一战。朕相信你们,也希望你们能相信朕。我们同心协力,一定能平定叛乱,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众人齐声应诺,赵轩心中稍感安慰,但他深知,此次南巡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任何一环的疏漏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日后,赵轩带领一支精锐护卫队离开京城,浩浩荡荡地向南方进发。沿途百姓纷纷前来夹道欢迎,虽然他们未必明白皇帝此行的真正目的,但皇帝亲自南巡,仍然让他们感到无比振奋。
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赵轩终于抵达了江南的中心城市——南京。此时的南京,虽然表面上依然繁荣,但暗流涌动,局势远比表面上显得复杂。
赵轩在南京设下行宫,随即召集地方官员和军队首领,开始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各方的密切交谈,赵轩逐渐掌握了叛军的动向和势力分布,他深刻认识到,此次的叛乱不仅仅是几个地主家族的联合行动,而是一次更广泛的地方势力反抗朝廷集权的尝试。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赵轩决定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他命令许鹏飞分兵包围叛军主力,同时派遣使者与叛军中的一些次要领袖接触,试图通过利益交换和承诺来瓦解他们的联合力量。
与此同时,赵轩在南京城内开展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旨在安抚民心,恢复地方秩序。他下令减免赋税,开放粮仓,施粥济贫,以此赢得民众的支持。南京的百姓看到皇帝如此体恤民情,纷纷感激涕零,许多人自发加入到支援朝廷军队的行列中来。
然而,赵轩深知,这一切只是暂时的措施,要彻底解决江南的动乱,必须通过武力镇压来清除根本威胁。随着许鹏飞的部队逐步包围叛军主力,决战的时刻即将到来。
赵轩站在南京行宫的高楼上,眺望着远方的山川河流,心中思索着未来的行动。他知道,这次的决策将决定大明的未来走向,也将决定他作为皇帝的历史地位。
夜幕降临,南京城内灯火辉煌,然而在这片璀璨的光芒背后,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赵轩的心情愈发沉重,但他深知,唯有不畏艰险,才能为大明开创出真正的盛世。
喜欢重生之崇祯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重生之崇祯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