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宋神探志起点 > 第一百二十七章 红伞验尸第一更(第1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 红伞验尸第一更(第1页)

归坟。

此地距离汴京城南十三里,正是京师百姓的墓葬区域。

当然,是要有一定家资的百姓。

根据传统观念,古人都是崇尚死后土葬的,这倒也没错,但实际生活中,火葬在很多时期也是盛行的,尤其是普通老百姓中。

原因很简单,土葬需要的地方大,成本高,百姓承担不起。

比如宋朝时就称火葬为“爇葬”,根据记载,“河东人众而地狭,民家有丧事,虽至亲,悉燔爇,取骨烬寄僧舍中,以至积久,习以为俗”,北方如此,南方也这样,“楚俗死者,焚而委其骨于野”……

而北宋最盛行火葬的地方,还是京城汴京,原因很简单,寸土寸金的地方,即便城外也没有多少墓地区供人下葬,大多数百姓人家丧事不得不选择火葬。

最后赵匡胤都看不下去了,特意下旨意,“京城外及诸处,近日多有焚烧尸柩者,宜令今后止绝,若是远路归葬,及僧侣、蕃人之类,听许焚烧。”

屁用没有。

土葬极高的费用,让人望而却步,依旧是有钱人土葬,没钱的火葬,然后收集骨灰留以纪念,最惨的水葬,就是找一条河流,将尸体往水里一抛……

所以之前狄进让狄湘灵查的一件事,就是三年前灭门案的那些尸身,最后是如何处理的。

狄湘灵查明后,告诉他葬在了这片归坟之中,并且棺木大致完好,并没有被盗过。

这其实是一种安抚。

当年案子没破,凶手没抓到,孙洪全家死光了,但他的妻妾有家人,二十多名仆婢更有家人,这些人有的慑于官府威严,没敢出面,有的则时刻等在府衙外要结果。

当时权知开封府的吕夷简就下命,将死者尸体送入归坟,体面安葬,确实安抚了不少遇害者的亲属。

官府衙门给出态度,亲属借坡下驴,但并不代表事情就此遗忘,完全可以想象,当三年后要掘土开棺的消息传出,这群人有多么激愤。

“不能开棺!不能开棺!”

“家父至今不得全尸,你们如今还要搅扰他的亡魂,今日谁敢开棺,就从俺的尸体上踏过去!”

“呜哇哇哇!”

那边厢哭号一片,另一侧则是一群士子聚集。

“呵!待会就看这位大才子如何开棺了!”

为首的张宗顺指指点点,那幸灾乐祸的模样,就差摆一张小案,上面放些时令瓜果,小吃点心,边吃边品鉴这出好戏了。

王尧臣、韩琦和文彦博也都来了,却没有与之站在一块。

一来解试榜发布后,考上的和没考上的就自觉地分成了两伙人,二者张宗顺等人的行径,也着实让他们感到不齿。

王尧臣道:“此事震惊京师,如今街头巷尾都在传,张三郎他们不该如此为之,狄仕林被逼出面,这开棺验尸,终究不妥……”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苦读温习,就为了省试与对方一较高下,结果听到书童说明此事,颇为震惊,又有些担忧,才赶来此地。

文彦博语调上扬:“我倒不觉得狄仕林完全是被逼出面的,解元要备考省试,真要埋头在家,太后也不能让他如何,这是敢为人所不敢为的气节!既有此等勇气,更不惧闲言碎语!”

韩琦微微摇头:“话虽如此,若是开棺后毫无收获,还是会麻烦重重啊,看他到底要如何应对……咦?”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围在外面的人群纷纷退避,让开一条路来,而很快哭号震天的亲属也不叫了,怔怔地看着一队人接近。

不是开封府衙的官员,来者是大相国寺的僧人。

为首的老僧慈眉善目,手持法器,卖相极佳:“阿弥陀佛,老衲慈恩,前来为亡者祈福超度!”

亲属面面相觑,之前放声囔囔,如果开棺要从自己尸体上踏过去的年轻人也爬了起来,上前询问:“不知诸位大师前来,是受何人所托?”

老僧双手合十:“老衲受狄解元所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