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一品仵作人物角色介绍 > 第四十五章 再见元修(第5页)

第四十五章 再见元修(第5页)

啪嗒一声,一只黑紫的断手落在了地上。

姬瑶以神甲为盾,杀出重围,一路洒着血往北去了。

那是冷宫的方向,圈禁着一人——废帝巫旻。

……

殿外杀声远去,殿内传出一道声嘶力竭的喊声:“瑾儿!瑾儿!快传御医!传御医!”

宫侍们早传御医去了,但御医尚未赶到。

景离封住巫瑾的穴道,撕开他的衣襟,将侍卫长奉上的止血圣药当浆糊往那血窟窿里填。

巫瑾动了动苍白的唇,声音弱不可闻,景离俯身细听了一会儿,抬头看向侍卫长——他唤的是近侍。

侍卫长急忙俯身听旨,听了许久,叩头道:“微臣领旨!”

说罢,他直起身,恭恭敬敬地取下巫瑾随身佩戴的龙佩,奉旨出了延福宫。

“娘……”巫瑾又动了动唇,声音依旧弱不可闻。

景离却看懂了,这一声娘,她绝不会看错。她再次俯身细听,片刻之后,泪涌而出,她僵硬地直起身来,看向了守住殿门的侍卫们。

这一眼,带着沧桑与决绝,侍卫们尚未明白其中之意,忽见景离抬袖一拂!袖风带着血腥气扑面而来,侍卫们被扫下殿阶,尚未站稳,就听咣的一声,殿门关上,大风刮倒了角落的祥凤铜灯,火烛烧着了华帐,火苗顷刻间窜起,照亮了宫侍们惊恐的面容。

“陛下!太后!”太监宫女们跪了下来,哭嚎声像瘟疫般传开。

殿内却传来了悠扬的歌声,“芳草亭,芙蓉波,鱼儿游游到河坡。小船儿,嫩童儿,桨儿悠悠荡水波。阿婆呼,阿娘呼,童儿童儿靠岸哟。晚霞照,炊烟升,童儿童儿归家哟……”

一曲鄂族的民间小调,唱的本是孩童撑船戏鱼,阿婆阿娘唤其归家的民间和乐之景,此时此刻,在熊熊的火光和满园的哭声中唱起,却仿佛惊天的不祥之兆。

大火封了殿门,景离哼着小调儿,那是爱子儿时,她夜里哄他入睡的歌,是他远赴盛京那天,她为他唱的歌。

“娘错了,娘害了你……”曲调儿转悲,歌声不知何时变成了哭声。

“娘……”巫瑾瞥了眼围榻的方向。

景离低头看着爱子,火光将他的眉宇照得明润如雪,他是上苍送来世间的万千婴灵中至纯至净的一个,历经屈辱磨难,内心却始终保有着净地。

今夜无月,上苍要将这月光般的孩子召回天庭了吗?

景离含泪而笑,她知道爱子欲为何事,却并不阻止他。

“好,娘带你去。”她将爱子抱了起来,缓缓地走向围榻,一边走一边呢喃道,“不管你想去哪儿,娘都带你去,咱们母子再也不分开了……”

延福宫内殿的围榻是巫氏皇朝历代太后召见皇后、公主时的坐榻,皇子、妃嫔请安只能在外殿。但即便是居于此殿的历代太后,知道榻脚埋有机关的也在极少数。

榻脚以珍珠铺饰,赤足其上,有舒筋解乏之效。

景离将巫瑾放到榻上,扶着他坐稳。

巫瑾已无余力去低头,幸知宝珠以星图为列,而他这些年来时常在此侍奉汤药,早对星图序列默熟于心。他凭着感知踏上一颗不起眼的小珠,用尽此生余力决绝地碾了下去!

珠碎榻陷,歌声复起,掩盖了一声惊天的玉碎之音。

南兴嘉康六年九月初八,四更末。

大图帝于洛都宫中遇刺,延福宫失火。

大图传国玉玺——碎!

*

暮青被封了睡穴,一路上昏昏沉沉的,醒来时在一条船上。

她躺在床上,还穿着那身白衣,但毫无意外,神甲、袖甲、面具和随身携带多年的解剖刀皆不在身边。暮青没急着起身,而是先审视了一眼身处的环境。

床上的被褥虽新,但床铺无帐无围,床板硬实。船舱不大,漆色剥落,桌凳陈旧,空气里充斥着一股咸腥味儿,舱外有吆喝声。

片刻之间,暮青心中便已有数——她不在海上,而在江上,船是盐船。

大图乌江水系通达,地位堪比南兴之汴江,江水流经五州,汇通入海。元修要回北燕,必至英州港登船,从钦州到英州,沿途州县必有重兵盘查,唯有水路方便通行。

乌江漕运发达,盐酒茶果、河鲜时蔬、文房百货,皆可以船运之。江上行船如织,夹杂着歌楼画舫,可谓鱼龙混杂。

这是条盐船,盐乃官营,江上盘查得再严,有人疏通接应的话,官船容易混过去,且元修此行带着侍卫,盐船上有护卫把守也不惹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