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韩国女权历史 > 第132章 窦漪房七独尊黄老(第2页)

第132章 窦漪房七独尊黄老(第2页)

同时,以礼为服制的推行,规范了社会的等级秩序,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其目的在于以兴太平,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朝中大臣也纷纷响应,汉武帝的改革号召,尽皆倾向儒者。就连窦漪房的侄子窦婴,也转变立场,与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共同辅佐汉武帝推行儒术。

窦婴原本在窦漪房的影响下,对黄老之学有所倾向,但在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改革决心的感召下,毅然站到了改革的阵营。

田蚡则凭借其在朝中的影响力,积极为推行儒术出谋划策。他们的支持为汉武帝的新政推行,增添了强大的力量,使得改革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汉武帝大力倡导儒家学说,试图以此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广纳儒生,积极筹备变革旧制。他的这一系列举动,在窦漪房眼中,绝非仅仅是意识领域里,单纯的学术派别之争。

要知道,窦漪房长期秉持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汉武帝的改革,意味着对她所坚守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彻底颠覆。

例如,汉武帝大规模起用儒家学者为官,赋予他们重要职权,这无疑是在打破窦漪房时期所建立的政治平衡。对于窦漪房而言,这是对她太后权威的严重挑战,是对她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政治格局的巨大冲击。

然而,窦漪房深知此时不宜贸然出手,她选择了韬光养晦以备反击。她在暗中观察汉武帝的一举一动,精心谋划应对之策。她利用自己在宫廷中的深厚根基和人脉关系,悄然布局,等待着时机成熟,给予汉武帝的改革,以沉重打击。

公元前139年,当时的政治局势波谲云诡。赵绾满怀壮志地上书武帝,直言道,切勿将政事禀奏给太皇太后。这一举措,无疑是在挑战窦太皇太后的权威。

窦漪房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她凭借自己在宫廷中,多年积累的权力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暗中费尽心机地寻找赵绾及王臧的过错。

她严厉地责备武帝说:“他们这是要当第二个新垣平呀!”新垣平是此前因欺诈而被严惩的人物,窦漪房以此作比,足见其对赵绾和王臧的极度不满与深深的警惕。

随后,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被无情地投入狱中。在那冰冷阴森的牢狱之中,他们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绝望,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悲惨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不仅如此,窦漪房的怒火,并未就此平息。她紧接着罢免了丞相窦婴、太尉田鼢。窦婴,曾为朝廷立下赫赫功劳,田鼢,也是权倾一时的重臣。然而,在窦漪房的强硬手段下,他们皆失去了高位。

窦漪房将之换成,与自己所崇尚的“黄老之学”相符的心腹大臣。任命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治,与武帝锐意进取,推行新政的理念大相径庭。

最终,武帝所推行的旨在革新政治、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的新政,亦全部被废除。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建元新政,就这样在赵绾、王臧的被迫狱中自杀,窦婴、田蚡的罢职中,黯然宣告失败。

它不仅是一次政治改革的挫折,更是权力斗争的残酷体现,反映了当时宫廷内部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激烈较量,也为后来的政治发展埋下了伏笔。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这次失败的新政或许成为了武帝日后更加坚定推行改革的动力源泉。

窦太后对政治的强力干预,最终致使“建元新政”夭折。这一事件不仅让汉武帝初期的改革努力付诸东流,也使得国家错失了一次,可能实现重大发展的机遇。

就这样,在窦漪房的强势之下,汉武帝早期的思想改革之路,宣告失败。朝政的格局,再次回到了窦漪房掌握绝对权力的时代。所有的政治布局,还是按照文帝景帝时期的样子。而年轻的汉武帝,也只能在奶奶窦漪房的羽翼之下,继续着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之路。

公元前135年的五月丁亥这一天,一生传奇的窦太皇太后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溘然长逝。

窦太后,这位在西汉宫廷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她的离去无疑给当时的宫廷,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其一生历经风雨,见证了无数的政治风云变幻。

窦太后逝世后,依照礼制,与汉文帝合葬于霸陵。霸陵,那是一座承载着帝后深厚情感与历史记忆的陵墓,见证了他们生前的恩爱,与携手共治天下的岁月。

在她临终之际,留下了一份遗诏。这份遗诏饱含着她对自己唯一还在人世的女儿,大长公主刘嫖的深深关爱与牵挂。

她决定将自己东宫所有的金钱财富,都赐予刘嫖。这些金钱财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厚赐予,更承载着窦漪房对女儿的殷切期望和无尽的母爱。

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窦太后的这一决定并非寻常。宫廷中的财富往往与权力,地位紧密相连,而她将如此众多的财富,全部给予刘嫖,足以显示出刘嫖在她心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母女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窦漪房的这一遗诏,在当时的宫廷和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议论。有人称赞她的母爱深沉,有人则对这一财富分配,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如何,窦漪房的这一决定,都成为了一段被后人铭记和探讨的历史往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