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四弟、五弟,这个院子宽敞,是专门收拾出来给你们住的。
你们先瞧瞧,缺什么东西和我说,我好让下人们赶紧去置办。”
张大牛、张四牛、张五牛齐齐进了其中的一间屋子,张大牛上手摸了摸,喃喃道:“这床不错,我们三兄弟睡正合适。”
张三牛笑着道:“大哥看上这屋了?那四弟、五弟,你们跟我来旁边的屋子瞧瞧。”
迎客院十分宽敞足足有十来间屋子,住张大牛三兄弟绰绰有余。
张四牛、张五牛看着宽敞的屋子,屋子里的摆设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博古架。
张四牛、张五牛问出了差不多的问题,“三哥,这博古架上的摆件瞧着都不便宜吧?”
“这些不值几个钱,都是你三嫂和两个侄女布置的。”
张清彤自从开了兴绣坊可谓是日进斗金,王氏和张三牛都是闲不住的性子,面食铺子一开,同样挣了不少银钱。
加上襄阳县、荆州府等地的铺子,就是在家里坐着不做事,都有银钱进账。
张四牛打趣道:“三哥好福气。”
“四牛,你也不差啊,宇哥儿再过两年都能去考童生了,回头你也能沾宇哥儿的光喽。”
张四牛脸上笑容真挚,“那还是比不上泽哥儿,泽哥儿像宇哥儿这么大时就已经是童生要去考秀才了。”
张大牛走进来就听到三兄弟说起来了家里孩子考科举的事,嘴角不自觉往下压了压。
大儿子不是读书的料,读了七八年连个童生都没考中,要不是现在家里的日子好过些了,他压根不会让他再去学堂。
二儿子、三儿子中了童生,可惜这两年下场,却总是差那么一点儿,没能成为秀才老爷。
二弟家的明哥儿早就是秀才了,三弟家的更不用说,不仅是状元郎还是如今的源柔通判。
明明他们大房儿子最多,偏三儿子都是不成器的。
若不和二房、三房做对比,大房三个儿子出了两个童生,这在桃花村绝对是能挺直腰杆的。
“泽哥儿这孩子,自小就有主意,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他读书都不用我们操心的。
说起科举,这事真急不得,多少学子读了半辈子的书都不一定能考上秀才、举人,更别提进士了。
咱们的孩子那都是一顶一的能干,年纪轻轻不急。现在家里又不是供不起,咱们供着就是,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三弟,泽哥儿是不是有什么读书的诀窍啊?”
张三牛转身见是自家大哥,“这事我也不懂,得泽哥儿回来,大哥亲自问问他。
倒是青哥儿、泉哥儿年岁都不小了,大哥可有给他们定下人家?”
“青哥儿定了县学蒋教谕家的小闺女,明年春日里成亲。
泉哥儿还没定下人家,我和你们大嫂在给他寻摸合适的人家。”
张三牛嘴角带笑,“大哥,这么大的喜事,你竟也不写信告知弟弟,若不是清韵丫头出门子,你该不会等新媳妇过门了,才给弟弟送喜糖吧?”
被说中了心里想法的张大牛,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咳咳,这个,源柔府太远了,我怕打扰你们。不过是小辈的亲事,哪就那么重要了。”
“这不行,不管是青哥儿还是其他侄子侄女,我这个做叔叔伯伯的怎么能不去,就算人不到,礼肯定要随。”
张四牛笑呵呵道:“三哥,你放心回头宇哥儿成亲,弟弟肯定第一个给你写信。”
喜欢穿成农家子的漫漫科举路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穿成农家子的漫漫科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