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如此,也就有着愤怒,有着痛苦,有着绝望!
年轻的时候,丁峻有去襄阳游学,想要增广见闻,与此同时,也想增加自己的人脉,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很早就知道该怎样成为名士,无非是相互吹捧,从孝义,从志向等出发,以一个个小故事展开,流传开去。
然而,他忽略了一点。
那就是不会有人和他合作,别说是让那些所谓的名士吹捧,就连他主动去吹捧其他人,别人也不会接受。
甚至,会觉得受到了侮辱。
他不属于那个圈子,因为他没有那个资格。
一旦见面,相互间往往就会询问出身门第。
新野丁氏?
别说丁氏,就连杜氏出身的子弟也只能徘徊在那个圈子外围,负责吹捧他人,即便如此,仍然与有荣焉。
在那些大族出身的子弟眼中,他也就和路边的黔首一般无二。
像他这样出身的人,运气好一点,或许能够成为官府小吏,负责一些具体的行政事务,当账房,当跑腿……
前提是必须拜入某人门下,称某人为主公。
那个某人或许只是官府中的一个小小官僚。
在丁峻看来,这是一种屈辱,大丈夫岂能如此,任庸官驱使,哪怕是要喊人主公,也必当有所选择。
良禽当择木而息。
他想多了!
哪怕他费心钻营,也不见得能被接纳,想要别人主动前来招揽,根本就是白日做梦,襄阳,并非他的立足之地。
后来,他灰溜溜地回到了新野。
后来,刘备南下投靠刘表,驻兵新野。
在建安七年,发生了博望之战,刘备击退了夏侯淳率领的曹军,自身也受阻于李典率领的曹军后营,无法北上。
新野当地有门路的豪族害怕战火烧到自家头上,纷纷南下,迁移到襄阳,江陵,甚至过江前往长沙等南四郡,相比中原一带,这些地方开发比较晚,仍然算得上地广人稀,土地是不缺的。
并且,因为有着水路,整个宗族迁移难免会付出一些代价,这些代价勉强能够承受。
曹操在徐州之战有过屠城的恶名,荆襄之地也有着从青徐两州迁移而来的北方人,其恶名也就在南方传扬开来。
话说过来,诸葛亮其实也是徐州人,正是因为徐州战乱才随着叔父一家南下来到了荆襄之地居住。
在杜亭,杜氏一族的大部也迁往了南方。
杜氏一族和长沙刘氏也就是刘封的刘泌有着关系,刘泌的夫人正是杜氏出身,是杜家现任族长的嫡女。
所以,杜氏选择了前往长沙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