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有些惊讶的道:“契约还能这样?”
来自于后世的商业手段在此刻把本地土著弄懵逼了。
大伙儿不是好说好散的吗?
怎么你还来个要提前报备,还得有优先续约权什么的。
包拯说道:“陛下,这是你情我愿的事。而且沈家并未占便宜。”
赵曙点头,“是啊!白给十五贯钱,让你提前一个月说话,这事没人能质疑,只是那个优先续约权,这个怕是会被人诟病。”
那内侍说道:“陛下,那王雱说了,本来那女子走了就走了,沈家并未当回事,也没想到用这个条款来收拾她。可这人走之前还在作坊里流窜,到处传话,说陈福儿家给多少好处,只要过去的都有,这就是忘恩负义,不收拾了她,以后人人效仿,信誉何在?谁还愿意厚待那些女子?”
韩琦赞道:“正是此理。只是沈安竟然能预先想到这些,真是让臣有些吃惊了。”
赵曙也觉得这事儿沈安表现的太有前瞻性了,“他是怎么想到要加这两条的?”
众人看向包拯。
包拯沉吟了一下,“陛下,您知道的,那孩子两兄妹当年从雄州一路艰辛才到了汴梁,在汴梁举目无亲……”
此刻的沈靡大抵是肠子都悔青了。
当年他家担心被沈卞牵连,就把来投靠的沈安兄妹拒之门外。可谁曾想才过了几年,沈安就风生水起了。
风生水起也就罢了,沈靡想去重新认回这门亲戚,可沈安却很是冷漠的拒绝了,而且他还亮出了自己的招牌。
——雄州沈!
某沈安兄妹从现在开始,就是单独的一枝,不和沈家的其它枝叶有从属关系。
这便是自立门户了。
在这个时代,年纪轻轻就自立门户很是罕见,所以当年沈安打出了雄州沈的牌子时,汴梁人还很是嘲笑了一番。
只是随着沈安不断立功,生意不断扩大,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提汴梁沈家,众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榆林巷,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雄州沈。
这便是立足了!
而现在沈安渐渐受到重用的时候,沈靡却不敢大张旗鼓的说这是我侄子,否则就会有人来质问他,当年沈安兄妹为何在汴梁无人过问?
提到这个,君臣都纷纷点头。
包拯继续说道:“那孩子当初和小贩们弄锅贴,臣正好是值守开封府,听到消息就去抓人,后来才发现是个没成年的少年,臣心中怜悯,就放了他……后来那孩子一路走来,看似大胆,可做事却喜欢留些后手,大概就是那时被臣吓出来的……”
说到这个,包拯真的有些愧疚了。
当年他带着一群人去抓‘聚众闹事’的人,可却看到的是一个少年在教授那些小贩做锅贴,只是喊的那些话有些蛊惑性。
“这样啊!”
赵曙不禁有些唏嘘。
韩琦说道:“此事虽然很小,可好歹沈安在西北,得尽快了结了,否则等沈安归来……”
韩琦看着包拯,试探着问道:“希仁不会下手吧?”
老包要是出手报复,陈福儿怕是要哭。
包拯淡淡的道:“小孩子打闹,老夫自然不会插手。”
韩琦点头,老包这个节操他还是相信的。
包拯想起了什么:“沈安差不多快回来了吧?那孩子就是个宽仁的,汴梁城中不是流传着他以德服人的美名吗。”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