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因为你,好了,不在电话里聊,你来我家门口的那家茶楼,咱们见面聊。”说完,宋宛如便挂了电话。
唐昱放下电话,对身前的出租车司机说道,“省机关大院。”
那司机透过后车镜诧异的看了唐昱一眼,心中暗自嘀咕,看来这小子是个官二代啊,难怪穿着这么光鲜。
穿着光鲜这倒是真的,毕竟今天要开会,为了彰显出这个会议的隆重和严肃,唐昱在杨涵宁的陪同下,在离开校园之后,直接到阿玛尼专卖店买了一身西服。
阿玛尼是唐昱最钟爱的一款西服,就设计风格而言,它们既不潮流亦非传统,而是二者之间很好的结合,其服装似乎很少与时髦两字有关。乔治?阿玛尼的设计遵循三个黄金原则:一是去掉任何不必要的东西;二是注重舒适;三是最华丽的东西实际上是最简单的。”这是乔治?阿玛尼对自己非常精准的评价。而美国时装设计师比尔?伯拉斯评价这样阿玛尼和他的服装:“他的女装款式的设计,的确有独到之处,无懈可击。他是时代的天才。”不是男女性别的截然划分,不是日装和晚装的严密分界,阿玛尼特立的风格、个性的色彩和文化冲突与交流造就的时髦使他自1980年代起就一直被认同是最有影响力的时装设计师。
金融街权力套装gicomioarmani是华尔街的最爱,男人们为了能拥有一件而一掷千金,女人们则沉迷于其洗练风格中所透露出的优雅高贵。一直以来,和gicomioarmani这几个字母联系在一起的是高雅节制的形象,他的服装既不显得无礼或违规,也不会过于华丽和粗俗,在经典高雅和随意浪漫之间徜徉。gicomioarmani的服装带有阶级和品位的意味——不仅仅昂贵,而且还有涵养。大多数情况下,“穿armani”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尽管这是个推崇个人自由的新经济时代。不论在任何时间、场合,gicomioarmani的服装都没有不合宜或不流行的问题,许多世界高层主管就是看上gicomioarmani自我的创作风格,而成为他的追随者。gicomioarmani的配件包括了皮件、鞋子、眼镜、领带、丝巾等,与服装一样讲究精致的质感与简单的线条。与整天戴太阳镜摇着纸扇的拉格菲尔德和华丽放纵、作风另类的范思哲相比,armani更像一位苦行僧——风格既不新潮亦非传统。他能够在市场需求和优雅时尚之间创造一种近乎完美、令人惊叹的平衡:中性色系,优雅的裁剪令人无须刻意炫耀,同时删去设计中无关的细节,这也是对服装裁剪的一大贡献。他的简约始终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模糊了传统与现代间抹之不去的界限。armani在简约中展现着欧洲传统服装所特有的华贵气质,同时又将现代感巧妙地穿插于传统意境中,使服装有种“一眼望不尽”的风情。初看时会觉得很平庸,但第二眼望去,你会感受到它洗去了繁复的高贵以及昂然的现代激情。可能正是这种隐藏于平凡外表下的独特魅力,才会使他像魔法师一样操控着大批的忠诚消费者。gicomioarmani对女装款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胆颠覆,从而使armani套装成为高级职业女性的最爱。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1980年armani男女“权力套装powersuit)”的问世,“权力套装”成为了国际经济繁荣时代的一个象征。这种设计的灵感来自于黄金时期的好莱坞,特点是宽肩翻领和阔脚裤。李察?基尔在《美国舞男》中,身着全套armani“权力套装”亮相,这个品牌开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还别说,此时穿着一身经过精心剪裁的阿玛尼,唐昱的样子还真有一副二世祖的样子额,说是小白脸也成。
宋宛如所说的那家茶楼唐昱知道,就在机关大院外不远处,当初有好几次带小语馨逛街回来之后,到那家茶楼喝杯茶,歇一歇。
唐昱走近茶楼,一眼便看到穿着一件白色短袖的宋宛如。
短袖是紧身的,牢牢地箍在宋宛如的身上,将她那丰满火热的身材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下身是一间紧身牛仔裤,更加凸显出宋宛如双腿的修长,再配上脚下的那双白色的李宁运动鞋,显得宋宛如如同亭亭玉立的少女一般。
“宛如姐,在这里等多久了?”唐昱走上前,在宋宛如的对面坐了下来,笑着问了一句。
“没多久,我也刚到。”说完宋宛如便盯着唐昱的脸看了起来,看的唐昱直发毛,双手不由自主的摸了摸嘴角,刚刚吃饭的时候挺注意的,没沾到饭粒啊,宛如姐这么看着自己,是什么意思nie。
“宛如姐,你、你找我有事?你别这么看着我好么,看的我心里毛毛的。”唐昱轻声说道。
扑哧……宋宛如被唐昱的那傻傻的样子给逗笑了,不由得妩媚的白了他一眼,“傻样……”
唐昱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我哪里傻了,见过傻子能赚几十个亿吗,当然傻子瓜子例外,人家真是靠傻子发了大财,还变成了大品牌。
“我从我爸那听说黑水国际的事情,我怕你出事,就提前赶回来了,不过我刚刚看你脸色似乎没什么异样啊。”宋宛如解释道。
她也是刚刚知道黑水国际的消息的,事实上,国家现在还没有准备动用强制性的手段来收回黑水国际呢,只是通过别人的口透露出口风给沈睿鸿知道,只不过唐昱非常的识趣,国家一透露出这方面的口风,便毫不犹豫的准备把黑水国际交出去,不准备捏在手里害人害己,铁本当年的下场,还历历在目呢,虽然此时的铁本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此时的老戴也未必已经萌生了那样的想法,但是其最终的下场唐昱却能够想象得到,想着,唐昱的脑子里又会想起来国家对待铁本老戴的手段,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铁本的老戴是一个从蒿草丛里长出来的苦孩子,他出生在常市一个叫渎南村的小村庄里。12岁那年,因家里实在太贫穷,只好辍学去谋生活。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捡废铜烂铁。随着苏南模式经济的发展,常市一带办起了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老戴就每天去工厂附近拾捡和收购废旧铜铁。尽管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可是他对于经商似乎有特别的天赋,稍稍积攒了一点钱后,他就去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这样收购的半径就一下子大了很多;不久后,他又买回一台压块的机器,将收来的碎铁压成铁块,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
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期里,能源紧缺一直是困扰长江三角洲企业的最大瓶颈,也正因如此,钢铁行业的成长性一直比较好。1984年前后,老戴在自家老院子的旁边辟出一块地,挂牌办起了一家名叫三友轧辊厂的炼钢作坊。他从上海钢铁三厂等国有企业购买了几台被淘汰下来的二手转炉和化铁炉,形成了简单的产业链。在积累了一定的炼钢经验之后,老戴又跑到常市附近的地方,去承包了一些濒临倒闭的国有钢厂的车间。那是一个体制决定效率的年代,在国有企业厂长手上毫无生机的炼钢车间一旦转到了老戴的手中,顿时就成了赚钱的机器。最多的时候,他名下的承包车间有5家之多。
1996年,老戴注册成立了江苏铁本铸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铁本”之意,以铁起家,不离本业。到2000年前后,铁本的厂区面积扩大到了18公顷,拥有1000多名工人,销售收入超过了1亿元。然而,工厂的规模还是偏小,技术水平很低,生产的都是轧辊、连铸坯等低档次产品。为了让铁本跃上一个新台阶,老戴决定倾家荡产上高炉项目,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从成千上万家炼钢小工厂里跳脱出来。3年后,铁本的高炉项目建成,老戴当着数千工人,面对高炉长跪不起,泪水与汗水交混而下。这一年是铁本的腾飞之年,全年的钢产量猛增到1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在当年度的《新财富》“中国400富人榜”上,他名列第376位,估算资产为亿元。就在高炉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老戴的心里升腾起了一个更大的梦想。
2001年之后,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成长,各种能源全面紧缺,其中钢铁和电力是最最紧俏的两大物资。在钢铁市场上,无论是线材还是板材,普通钢还是特种钢,价格普遍持续上涨,几乎到了“一天一价”的地步。铁本厂的门口,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卡车每天排成长龙,等候提货,这样的景象天天出现。按老戴的估算,中国的这股钢铁热起码还可以延续5年到6年,这应该是钢铁人一生难遇的大行情。
老戴把新工厂的地址选在了长江边一条狭长的沿岸地带。在长江中下游一线,有着一条十分显赫的钢铁长廊,由西而东,湖北的武汉钢铁、江西的九江钢铁、安徽的马鞍山钢铁、江苏的南京钢铁、上海的宝钢集团,如巨人比身而立,无一不身列“中国百强工业企业”。小学都没有读完的老戴,便想把未来的铁本建在这些国字号大佬们的身边。
铁本的新建计划得到了常市政府的积极支持。老戴的设想一提出来,当即获得了市政府的响应。谁都知道,钢铁是一个大投入、大产出的产业,铁本的梦想一下子变成了常市政府的梦想。在常市的很多官员看来,老戴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他面庞瘦削,寡言,平生没有任何爱好,只是整天窝在工厂里,和技术人员在一起切磋。他是当地出了名的“五、不老板”——不坐高级轿车,不进娱乐场所,不大吃大喝,不赌博,甚至不住高级宾馆,平日生活十分俭朴,家中所有积蓄都投到了工厂里,父亲和继母一直在乡下种菜务农。他的一家,住在钢铁厂里一栋很简陋的小房子里,房屋的一面墙被大卡车撞了一个口子,他也没有在意。他常年开的车子是一辆抵债抵来的桑塔纳2000,即使是成了富人榜上的亿万富翁,也不改节俭本色。
在一开始,老戴的设想并没有如后来那样宏大。2002年5月,他提出的规划是建一个比现有产能大1倍多一点的新厂,它的主体建设是两座高炉和一个14米深的深水码头,占地2000亩,年产260万吨的宽厚板,总投资额为10亿元左右,主要以自有资金滚动投入。
然而,在有关人士的热情推动下,铁本项目一改再改,日渐膨胀。在短短的6个月里,项目规模从一开始的200多万吨级,加码到400万吨级、600万吨级,最后被定在840万吨级,规模占地从2000亩攀升到9379亩,工程概算为天文数字般的106亿元,产品定位为船用板和螺纹钢等较高档次产品。
在那个时候,铁本的固定资产为12亿元,净资产亿元。以这样的资本规模要启动一个超百亿元的项目,无疑是“小马拉大车”。老戴对属下说:“地方上这么支持,上哪儿找这么好的机遇?”也正是确认了政府支持的信息后,当地银行对铁本大胆放贷,于是铁本一下子获得了亿元的银行授信。
一家民营企业要启动一个投资上百亿元、占地近万亩的钢铁项目,是很难得到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的。中国的钢铁行业是一个有准入门槛的半垄断性行业,按有关规定,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就必须报国家发改委审批,铁本项目如果照实上报,不但审批流程旷日持久,而且获准的机会十分渺茫。
中国经济改革,向来有“闯关”的传统,所谓“看见绿灯快快行,看见红灯绕开行”,很多改革便是在这种闯关中得以成功实施,在日后传为美谈;也有不少在这个过程中黯然落马,成为违法的典型。这种改革发展与制度设计的落差,成为贯穿中国企业史的一个灰色现象。常市人在铁本项目上,也尝试了“闯关”。人们怀有的侥幸心理是,一旦几亿元乃至数十亿元投下去,难道还让已经生出来的孩子再塞回娘肚子不成?
于是,铁本的840万吨项目被拆分成7个子项目和1个码头项目分别上报,铁本相应成立了7家徒有其名的“中外合资公司”,在建设用地的权证审批上,用地被“化整为零”,切分成14块土地报批申请。项目所在的常市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在一天内,就火速批准了所有的基建项目。老戴日后在看守所里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当时的所有手续都是政府去搞的,我们也没有去过问这些事。当政府说可以动了,我们就开工了。”
如果铁本项目没有被强行中止,那么,常市的“闯关”就将成为政府部门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大胆发展的又一个精彩案例。
有了政府的鼎力支持,老戴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了项目的可行性上。
钢铁行业尽管在表面上是一个大进大出的行业,可是其赢利的秘密则仍然是规模与成本的控制艺术。100多年前,安德鲁?卡内基在打造他的钢铁帝国时,天才地发现了这样的准则。他说:“价格的低廉和生产的规模是成正比的,因此,生产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降低成本,抢占市场,开足马力,只要控制好成本,利益自然就来了。”
老戴没有读过卡内基的书,可是他却不折不扣地遵循了“卡内基准则”。
840万吨的规模,已足以让铁本跻身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的行列,当时全国超过1000万吨的钢铁厂只有宝钢和唐钢两家而已。老戴聘用了很多顶级钢铁专家参与论证和定位,在技术方面,从锻熔、炼铁到烧结、焦化等部分,均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设备,高炉则采用国家允许的120吨高炉。
跟几乎所有的领域一样,民营钢铁企业一直有成本上的优势。有资料显示,民营企业炼铁成本比国有企业每吨要低60元到90元,炼钢成本每吨低60元到150元,成品每吨低100元到300元。因而,老戴说:“就像家里造房子一样,你去买一套现成的房子,它贵得很,我们自己去买材料造,它就能便宜50%吧。我们搞一个高炉只要3个多亿,而人家要7个亿乃至8个亿。”为了形成长远的成本优势,老戴还与澳大利亚的一家公司达成了长期的铁矿石供应协议,比市场价格便宜很多。当时,他的协议价格为每吨300多元,市场上每吨则在1000元左右,而且这个价格长期不变。
老戴的这些投资措施,加上钢铁市场的持续高温,使得几乎所有的人均对这一项目抱以乐观态度。老戴本人也信心爆棚。他对前来采访的江苏媒体记者说:“铁本要在3年内超过宝钢,5年内追上浦项。”宝钢、浦项分别是中国和韩国最大的两家钢铁厂,分列全球第五、第三。棋局中的一枚棋子当老戴豪言要“超宝钢、追浦项”的时候,他的身边其实已经弥漫起了一场漫天大雾。世局如棋,变幻无常,老戴是一枚只顾自己埋头往前冲的棋子。
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政治是什么”始终是一个问题。在这个群体中,我们看到太多的过度热情者、视而不见者、公然对抗者、茫然无知者,可是,却很少发现分寸拿捏准确、进退从容有序的人。
一直到入狱的时候,只有小学学历的“民营钢铁大王”老戴都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或者,他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放眼当时国内,正有两场大讨论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它们的结论将极大地影响中国经济成长的棋局,老戴身处变局却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