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发了大量民夫,又该从哪里招募新兵?
任何一个地方敢像燕云歌这么搞,早已经民怨沸腾。
小民被逼到绝路,转眼间就要揭竿起义,杀了残暴不仁的地方诸侯!
为何……
燕云歌的三郡地盘,没有人反抗?
为何得到的消息,三郡依旧是歌舞升平,安居乐业?
市集甚至比往昔更加繁华。
没道理啊!
壮丁都被抽调,小民理应怨声载道,为何人人脸上反而一脸高兴?
不合理!
完全不合理!
各路商贾齐聚三郡,打探消息。
原来,实情并非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首先,朝廷征发民夫,不需要支付工钱,这属于徭役。
但是在三郡,征发民夫,不仅有三餐还有工钱。
工钱十天一结算,从未短缺。
年底又是农闲季节,乡下没什么农活可干。
衙门发出布告,招募民夫,三郡地盘上的乡野小民,竟然踊跃报名,主动参加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队伍。
再一个,物资输送,由南北货运承担。
他们干这一行都熟了,方方面面早已经协调好,只要人员到位,再多十倍的物资,都能按时运送到前线战场。
最方便的一点,南北货运是分段运输,民夫不用离家千里,只需负责两个货栈之间的路途。
离得近的,晚上还能回家歇息。
接下来的路程,自有其他队伍负责。
这和朝廷以往征发民夫,从南边一路走到漠北,一去数月甚至一年半载,家人不知生死,那种凄惨的情况相比,三郡的民夫待遇工作环境,完全颠覆了世人心目中的想象。
原来还可以这么干?
而且广大民夫,挣了工钱,有了积蓄,自然就要消费。
就算每家每户只多消费了十文钱,积少成多,也是个庞大数字。
这也解释了,为何市集没有因为战争冷清,反而越发热闹的原因。
商贾云集,有人是为了打探消息,更多的是为了做买卖。
因为打仗,三郡所需物资,前所未有的多。
大量的订单洒出去,价钱公道,结算及时,不拖欠货款。
衙门说什么时候付款就什么时候付款,天赐商机,大量的货物从东西南北各个地方,通过水运或是陆运,运送到平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