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我为祖国献大礼 > 第295章 得一见的人才(第2页)

第295章 得一见的人才(第2页)

然而,国内对于这类测试的标准尚未统一,通常由研发单位自行决定测试项目。

像阎伟忠这样全面考虑并实施多个测试案例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也导致了缺乏经验的研发者可能会忽视一些潜在问题,直到事故发生才被发现。

“我们总共规划了13项测试,分为两大部分。今天的进气畸变测试是第八项,也是第一阶段的最后一环。”

鉴于刘振响的地位,航空动力领域的信息对他来说几乎是透明的,所以许宁直接回答道:

“考虑到涡喷14并非全新开发,并且时间紧迫,今天完成第一阶段后,试飞院将立即开始空中测试。

至于高原低温启动、环境结冰以及您提到的全寿命试车等,则会在03号原型机到位后与飞行测试同步进行。

毕竟目前八三工程的试飞任务还不包括极端条件下的测试。”

“很好,你们的测试流程相当全面。”刘振响赞赏道。

刘振响微微点头,神色中流露出一丝赞赏,随即问道:“那你接下来还打算继续去阎良那边做测试吗?”

许宁摇了摇头:“空中平台的测试我可能不会参加。

不过,盛京那边04号验证机即将装上新的发动机进行试飞,由于我在涉及机翼和动力系统改动方面都有参与,所以这次无论如何都得亲自到场。”

“原来如此!”刘振响似乎有些无奈。

察觉到了对方的情绪变化,许宁试探性地问:“您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的帮助?”

“嗯,正是这样。”

刘振响坦诚道:“我想趁着这次机会,结合我们的工程经验,制定一套航空发动机地面模拟测试与评估的标准体系。如果你能来帮忙的话,那就太好了。”

在国防科工委决定建立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标准后,即便是不再直接负责624所工作的刘振响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竟,在华夏航空界,谁不希望有一套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技术标准呢?只是以前条件不允许罢了。

对于这样的发展态势,许宁感到非常高兴。

这与他重生时设定的目标——通过贡献关键技术与方法论促进整个华夏科研效率提升——不谋而合。

如果让他一个人从头开始编写整套国军标,那至少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但如今,仅用几天时间就激发了像刘振响这样重量级人物对构建自主标准体系的热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还能培养出新一代科研人才。

考虑到这一点,许宁最终以时间紧迫为由婉拒了刘振响的好意。

“实在抱歉,我现在确实分身乏术。”

尽管被拒绝了,刘振响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失望。

“看来我们少了一位强有力的助手啊。”

他知道八三工程目前是当务之急。

实际上,最难的部分是如何让高层下定决心启动新标准项目,而这一步已经由许宁完成了。

“杜老果然没有看错你,短短几个月里,你就已经在航空器内外流两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真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